1899年4月,靳树梁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16年,考入北洋大学采冶科。靳树梁曾目睹天津城垣被毁,深感担忧,立志献身于工业,因此更加努力地学习。在靳树梁毕业前夕,五四运动爆发,他痛恨帝国主义的欺压和军阀政府的卖国求荣,毅然走上街头参加示威游行。1919年毕业后,靳树梁任汉口谌家矶扬子机器公司工程师。1936年2...
靳树梁,字栋华,生于1899年4月1日,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村的一个书香门第。尽管父亲身为乡村塾师,但微薄的收入难以支撑家庭的经济需求。靳树梁年幼时便展现出过人的学习能力,9岁那年,他跟随堂兄前往河南求学,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高小和中学的学业,仅用了短短3年半的时间。13岁时,他凭借优异的成绩...
1942年12月25日,高炉正式开炉,在靳树梁的认真操作下,威远铁厂的炼铁生产指标一直高居于当时同类型高炉之上。抗日战争胜利后,资源委员会调靳树梁到东北接收日伪钢铁厂,任东北区特派员办公处本溪办事处处长,负责接收本溪煤铁公司等厂矿。1946年5月,靳树梁又被调到鞍山参加接收昭和制铁所等工厂和组建鞍山钢铁有限公司,任...
参加建设初期的主要工程技术人员有:靳树梁、谭振雄、吴之风、许声潮、杨尚灼、方刚等主要由中央钢铁总厂德国留学考察的部分人员组成。初期计划先建50吨高炉一座和1.5吨贝塞麦转炉两座,而后再建150吨高炉,并决定由靳树梁负责高炉设计,同时着手进行易门王家滩铁矿建设、一平浪的炼焦生产和昆阳耐火材料的烧制等工作。当时...
是的,东北大学的创始人确实是靳树梁。靳树梁生于1899年4月1日,逝世于1964年7月5日,他来自河北徐水。作为一位杰出的冶金学家、炼铁专家以及冶金教育家,靳树梁在中国科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他不仅是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还曾担任东北工学院院长和教授。靳树梁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他还致力...
靳树梁早年曾研究炼铁炉布料问题,1943年因创造新型高炉炉喉而获中国工程师学会奖。他的论文《小型炼铁炉布料之特征及炉喉设计之演进》于1944年获中国工程师学会论文奖。解放后,他曾主持对高炉炉瘤、高炉风口区降料、高炉悬料机理、造渣过程的研究工作,均有重要成果。1958年他主编的《现代炼铁学》是一部反映中国高炉...
东北大学的创始人是靳树梁。靳树梁,生于1899年4月1日,来自河北徐水,是一位杰出的冶金学家,炼铁专家,同时在教育领域也颇有建树,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的职务。靳树梁不仅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还对东北工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担任东北工学院院长期间,对学院的教育体系进行了全面...
赏析:这首作品以靳树梁为歌咏对象,通过“铁骨熔炉”“钢花溅夜”等工业意象,赞颂其科技报国的赤子情怀。词中“沥血黉门”“薪火传灯”等句,既刻画出教育家的奉献精神,又彰显其铸造栋梁的卓越功勋。末句“脊梁挺处”以象征手法,将个人品格升华为民族精神的丰碑,展现知识分子的家国担当与历史回响。 发布于 2025...
靳树梁,1899年4月1日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村。靳树梁9岁时随堂兄去河南读书。他学习勤奋,仅用3年半时间读 分享12赞 人工智能吧 airobot2012 很多人不明白计算机原理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略过,给没了解过的看看,现在的民用计算机是基于数字电子的硬件结构 是用01电平状态为基础的门电路设计的,采用冯诺依曼体系...
👥 在前排左起,我们可以看到曾昭抡、茅以升、刘鼎、梁希、侯德榜和李宗恩。👥 第二排左起则有姚克方、贺诚、沈其意、丁瓒和乐天宇。👥 第三排左起则是涂长望、恽子强、严济慈、靳树梁和蔡邦华。👥 靳树梁先生作为代表之一,出席了这次重要的会议。0 0 发表评论 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