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耳,中药材名。本品为白蘑科真菌野生革耳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名:Panus rudis F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子实体,除去杂质,晒干。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消肿;敛疮。主疮疡肿痛或溃破;癞疮;杨梅毒疮。来源 本品为白蘑科真菌野生革耳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名:Panus rudis F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子实体,...
革耳 Gé ěr 别名木上森、八担柴 功效作用清热解毒;消肿;敛疮。主疮疡肿痛或溃破;癞疮;杨梅毒疮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药性寒 药味辛、苦 中文学名革耳 拉丁学名 Panus rudis Fr. 中文别名 野生革耳、桦树蘑(黑龙江) 同物异名Lentinus lecomtei Fr. ...
革耳Gé ěr別名 木上森、八擔柴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消腫;斂瘡。主瘡瘍腫痛或潰破;癩瘡;楊梅毒瘡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寒 藥味 辛、苦 中文學名 革耳拉丁學名 Panus rudis Fr.中文別名 野生革耳、樺樹蘑(黑龍江)同物異名 Lentinus lecomtei Fr.分類地位 傘菌目、側耳科、革耳屬...
革耳 革耳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敛疮。主治疮疡肿痛或溃破;癞疮;杨梅毒疮。 【拼音名】Gé ěr 【别名】木上森、八担柴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野生革耳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us rudis F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子实体,除去杂质,晒干。
革耳《中华本草》:革耳实际拼音: Gé ěr 别名: 木上森、八担柴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野生革耳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us rudis F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子实体,除去杂质,晒干。原形态: 子实体革质,菌盖宽3-9cm。半球形,后扇形或扁漏斗形;盖面干,有密的绒毛或粗毛,淡肉堇色,后...
纤毛革耳是Panus属的微生物,原产地为中国。形态特征 菌盖宽2.4 - 5厘米,平展中凹形至漏斗形,革质,黄棕色,中央褐色,干,有微弱环纹,上有长而直立、呈同心排列的刺毛,尤以盖缘更多更明显,边缘内卷。菌肉浅褐色,厚约2毫米,无味道,无气味。菌柄中生,棒形,长2.4-4厘米,近柄顶处粗4-8毫米,深...
革耳 别名:木上森、八担柴 性味:味苦;微辛;性寒。 革耳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革耳主治 主治疮疡肿痛或溃破;癞疮;杨梅毒疮。 革耳药用部位 为白蘑科真菌野生革耳的子实体。 革耳选购保存
华盘革耳,银耳科细菌。形态特征 担子果平伏仰生,革质至木栓质,干燥,常呈块状生长,长宽皆可达数厘米至十数厘米,干后土褐黄色,表面粗糙,厚0.5-1.5mm。生长环境 生长于阔叶树朽木上生。分布范围 分布于吉林、浙江、湖北等地。物种争议 讨 论 HMAS 16432及16344为Licent于1917年采自直隶(河北),曾由Pilat...
P-18革耳(桦树蘑、野生革耳、枫树菇)简介 革耳又名桦树蘑、野生革耳、枫树菇,全国均有分布。该菌驯化栽培有一定难度,产量一般,目前市场上鲜有,需开发,有一定发展前景。科属 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形态特征 子实体小至中等稍大,菌盖常呈圆形,中部近漏斗状,直径2~9cm,土黄色至棕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