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蔼,姓郑,是荥阳人。少年时游览寺院,看见地狱变相图,受到震动要求出家,于是到瓦棺寺,归依和禅师。十七岁时,受具足戒,严持律仪,通晓经论,践行大慈悲,丝绸皮革,全都不要,终身只穿粗毛布做的衣服。周武帝将要灭佛法,静蔼向皇上据理申诉,当面抗旨。皇上不听,静蔼就带领信徒,进入终南山隐居。后来...
会武宗谋废佛法,蔼诣阙论诤,不得直,携门人入山深处,依岩附险,造七十二寺,以收辑逃逸之僧。宣政初(578),悲大法凋零,趺坐石上;自专而死。有《三宝集》行世。唐道宣《续僧传》卷三十本传称其“风标俗誉;以温润知名。而神器夷简,卓然物表……”言必藻缋珠连,书亦草行相贯,高为世重,罕不...
静蔼
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看到,有一位舍身的高僧——北周时期的静蔼法师。他早年出家,精进办道,正是遇到北周周武帝灭佛的时候。他为了保存佛法,专门上朝廷,面见周武帝。抗旨,跟他来辩论,希望他收回灭佛的旨意。然而周武帝刚强难化,不听。之后,静蔼法师就隐居深山,写...
侍者离去后,静蔼就跏趺端坐在平坦的磐石上,自己亲自用刀子割下自己身上的肉,一段一段的铺在石头上面。又把肠子拉出来挂在松树的树枝上,五脏六腑都暴露在身外,身上的筋骨、手脚、头部和脸面,都以刀子完整的割碎分解。最后再以刀割下心脏,捧著心而命终往生,当时是北周武帝宣政元年(西元五七八年)七月十六日,...
当时,这位祖师爷叫静蔼法师,就是安静的静和蔼的蔼,也是教内有名的大德。他的出家因缘,就是因为看到了地狱变现出来的,一个相的这样的一个图案,生起了恐怖心了,要了生死。那么他也是一位净土的,完全投入的一位笃行者,在那个年代,刚刚开始的时候还在弘化。后来灭佛运动开始,他就把他从终南山,本身带着弟子在终...
静蔼(周终南山避世峰)[《续高僧传》卷二十三] 摘自:历代名僧辞典 - 顾伟康编 释静蔼。姓郑氏。荣阳人也。夙标俗誉。以温润知名。而神器夷简卓然物表。甫为书生博志经史。诸郑魁岸者咸赏异之谓兴吾宗党其此儿矣。与同伍游寺。观地狱图变顾诸生曰。异哉。审业理之必然。谁有免斯酷者。便强违切谏。
静,停止,不运动的,静止,静态;没有声音,如安静,寂静;又指安详,闲雅,如静心,恬静,也指不受外在滋扰而坚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 蔼静名字寓意好奇心强、富有创造力、开放,也寓意为人深谋远虑,善于把握机会,万事顺遂。 蔼静名字重名率高吗? 在每一亿人口中,约有 1 万人使用蔼字; 126 万人使用静字。
静蔼大师生平 静蔼大师,俗姓郑,河南荥阳人。少年时到寺院游玩,看到描述地狱种种状况的变相图,内心非常恐惧,想要出家修行了脱生死,于是前往瓦棺寺,依止和禅师剃度出家。年十七岁时,受具足戒,严格护持戒律威仪,并通达贯彻各种经论。 北周武帝将要消灭佛法时,静蔼大师特地前往京城,向朝廷呈递书面的文表,为佛教论理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