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静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古称。宋高宗赵构登基之前,尝领静江军节度使。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升桂州为静江府,元改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故桂林在南宋、元时期又称为“静江”。洪武五年,明朝政府改静江府为桂林府,从此正式确定了桂林的名称并沿用至今。绘于1270年的《静江府城图》是中国现知...
《静江府城池图》的绘制内容具有鲜明的军事意图,图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名称共112处,其中军事机构设施就有69处,细致地描绘了军营和军事设施,如南定寨、戍军寨、戍将衙、望火楼等都以营房建筑的形式绘制,都作营、小教场、桂林驿、马军寨、右军寨、亲兵寨、烽烟楼、武台...
广西桂林市鹦鹉山崖壁上刻着宋代桂林的城市平面图,高2.82米,宽2.93米,阴刻单线,详于城防设施,略于街道坊市。桂林市在宋代称“静江府”,据宋章时发《静江府修筑城池记》所载,参证史籍,可知此图应称《静江府修筑城池图》,刻于咸淳八年(1272),主要内容为自宝祐六年(1258)至咸淳八年这14年中,为...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有一处古老而雄伟的遗址——桂林静江府城墙。这座城墙始建于南宋时期,直至明朝仍在使用,是历史的见证者。🏰🌍 桂林静江府城墙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环绕着铁封山、叠彩山、伏波山等自然景观,同时利用河流、湖塘作为天然屏障,展现出古代城市规划的智慧。城墙的外墙主要由青砖建造,而元代...
这城墙的建造工艺也是相当讲究。南宋时期用条石打底,外面包砖,还在上面整了女儿墙和城垛,看起来就跟电影里的古代城池一模一样。到了元代,更是大手笔地把整个城墙都改成了纯石头的,这下可真成了"铁壁铜墙"。要是你去逍遥楼转转,还能看到一幅金光闪闪的《静江府城池图》墙画,那可是实打实的"古代工程设计图"...
桂林在宋代称为静江府,该图绘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同年刻石。所绘为自宝祐六年(1258)至咸淳八年这14年中,为防御蒙军进犯,静江府前后四任官员主持修筑城防工事的情况。石刻高3.4米,宽3米,分城图和图记两部分,图有一定的方位和比例。除少数部位剥落外,图中的文字和线条大都清晰可辨。图上街坊只绘...
桂林生活网讯--桂林日报(记者胡晓诗 文/摄) 七百多年前,静江府(桂林)开启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筑城,以抵御来势汹汹的蒙古军队。此次筑城,历经四任主管,耗时十四年之久。扩建后的城墙北起铁封山、鹦鹉山,沿宝积山向南至今翊武路南端榕湖北岸,折而向东接漓江,再转伏波山、叠彩山链接铁封山,全长6000多米...
【桂林静江府城墙】2024年2月20日,静江府城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叠彩区和秀峰区境内。始建于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静江府城墙是中国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宋代古城墙之一。大致范围为铁封山一叠彩山一伏波山一滨江路一杉湖北路一榕湖北路一翊武路—小肉的管城,管城内有鹦鹉山一铁封山的环形区域,周长约7公里...
桂林的石刻中,隐藏着一段关于北宋时期的有趣故事。静江府大都督,这个职位在宋朝时期是一个虚职,最初由宋高宗赵构担任。赵构在被封为“康王”后,又领“静江军节度使”。在他登基后的第六年(绍兴三年),桂林的行政级别从“桂州”升为“静江府”,同时“静江军节度使”也改名为“静江府大都督”。因此,静江府也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