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青铜钺 商周青铜钺为商周时期文物,通长18厘米,最宽处10.5厘米,厚1厘米,收藏于雅安市博物馆。青铜质。圆刃,腰微束,有阑。长方形直内,器身有一直径5.7厘米的圆孔,阑下左右各有一长1.3厘米、宽0.3厘米的长方形穿,两穿间是一凸脊,脊长与内穿相同,内部有一长2厘米的桃形穿。
这件青铜钺作为仪仗用器,是杀伐权力的象征,也是执掌军事大权的信物。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经常有周王给有功之臣赏赐弓箭和斧钺的记载,其真正用意也是授予权威和武力,代王行征伐之事的礼仪用器。🔹 面部特征与文化习俗 这件青铜钺的人首形柲帽,人首为方脸,高颧骨,浓眉大眼,阔口圆鼻头,额前齐刘海,脑后有发辫,...
把国名刻在钺(yuè)上是王权、兵权的象征 看似“咧嘴大笑” 实则张口怒目 颇有威慑感的 亚醜(chǒu)钺(yuè)究竟有何用处?△ 大汶口文化中期的石钺(左)和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玉钺(右)钺(yuè)本是一种武器 到了青铜时代 它的象征意义已经远超实用意义 在甲骨文和金文里面 “戉”(yuè)字与“...
因此凡带有亚字形的青铜器 都是重器 是主人身份尊贵的象征 所以亚字在商代具有重要意义 而“亚醜(chǒu)”铭文的发现 证明了一个部族的存在 亚醜(chǒu)族真实存在的证明 按照郭沫若先生的观点 商代发现的图形文字 是古代国族的名号 亚醜(chǒu)钺(yuè)的出现 将神秘的亚醜(chǒu)族 再次推到...
青铜钺,商,公元前12世纪。高30.4厘米,西柏林东方艺术博物馆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名 称: 青铜钺 介 绍 通高35.2厘米,刃宽34.8厘米,肩厚1厘米,重6千克。体扁近长方,长略大于宽,上厚下渐薄。上方正中伸出厚内,其中有一穿,两旁肩上亦各有一穿。两侧渐张,弧刃最宽。上...
商双系带銎青铜钺[yuè]为商双系带銎青铜钺,1989年出土于江西新干大洋洲,通长14.2厘米,刃宽8.7厘米,肩厚0.5厘米,重205克。其上为扁圆管状銎,延至体上部,口周沿加厚。体扁近长方,两侧渐外张,下弧刃最宽,若折肩小铲。侧上左右各突出一耳,耳中镂空作系。体大部装饰云纹图案,下方省体兽面,...
最后,除了国家博物馆和山东博物馆馆藏的出土于苏埠屯墓地的人面“亚醜钺兄弟”,在德国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也有一件极为相似的商代青铜钺。 可惜这件青铜钺大概率是上世纪国家贫弱时流失在外的国宝,以史为鉴无法考证这件青铜钺和“亚醜钺兄弟”是否有联系了,如有朋友能考证这三件人面钺的关联,还请不吝告知!
🏺 图一展示了商代亚醜青铜钺,它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是古代武器中的瑰宝。 🏺 图二中的商代镂空人面纹青铜钺,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其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令人叹为观止。这两件文物都出土于山东益都苏埠屯,见证了古代文明的辉煌。 🏺 图三展示了新干大洋洲目雷纹方内铜钺,江西省博物馆的珍藏,其独特的...
本文将对青铜钺的构造、用途以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古代兵器的特点和价值。 青铜钺是由青铜制成的,是古代冶铜工艺的杰作之一。它通常由铜铁两种材料混合锻造而成,以增强其硬度和耐用性。然而,在不同地域和时期,青铜钺的制作工艺和外形都有一些差异。例如,其形状可以是长形、短形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