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败家石到青芝岫在乐寿堂前的庭院里,一个雕刻海浪纹的石座上,横卧着一块海青色的大石头,上面刻着乾隆皇帝的手书:青芝岫。这块山石长八米,宽二米,高四米,就象立在当院的一架屏风。相传,这块山石原来出在房山县的深山里。明朝有个大官叫米万钟,他爱石成癖,在他的海淀勺园里,搜集陈列着许多奇峰怪石。他发现...
青芝岫,俗称“败家石”,产自房山区,为明朝官员米万钟收集,后被清朝乾隆皇帝看中,运到颐和园中。颐和园内有个园中园叫“乐寿堂”,院内有一块横卧在汉白玉石座上的巨石,名叫“青芝岫”。但是,这块石头的名字虽然好听,“俗名”却不怎么样了,因为大家常把它叫做“败家石”!“败家石”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典故?
转眼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乾隆去西陵路过良乡,看见了那块大石头,觉得挺漂亮,给起了个“青芝岫”的名字,传旨运回北京。为了运这个笨重的大家伙,一路上的百姓得十里挖一口井,摇辘轳打水在路上泼成冰道。还得用好酒好肉侍候那些押送青芝岫的官兵,有时候饭菜不合这些人的口味,还得重做,什么时候吃着顺口了什...
这是清朝乾隆皇帝写的一首御制诗,还是一首古体诗,名字叫《青芝岫》。 在颐和园乐寿堂前的庭院里,一个雕刻海浪纹的石座上,横卧着一块海青色的漂亮大石头,上有清朝乾隆皇帝的题字:“青芝岫”。 这块山石长八米,宽二米,高四米,就像立在当院的一面天然的石头屏风。在中国的庭院建设中,大门内都要有一样东西作...
😲你听说过“败家石”吗?它就是青芝岫,一块色青而润、状若灵芝的巨石。它的背后有着惊人的故事!📖👤明朝时,有个叫米万忠的县官,他对石头的痴迷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他发现这块巨石后,决定要把它搬到自己的花园里。🏞️为了这个目标,他倾尽所有,甚至不惜牺牲妻儿的性命。结果,石头没搬成,米万忠也落...
青芝岫 北京颐和园的乐寿堂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太后慈禧的居住地。 每年4月至10月之间,慈禧太后都到乐寿堂小憩。在乐寿堂的庭院中有一巨石,名青芝岫,四周均有题刻。此石产自北京西南郊房山,明朝官吏米万钟爱好奇石成癖,准备把它运到自己的花园“勺园”里装饰庭院,但运到良乡时,因财力竭尽,将它弃置道旁。米万钟...
青芝岫 在颐和园乐寿堂院内,有一块横卧在汉白玉石座上的北太湖石名叫青芝岫,俗称“败家石”。每天都有不少人在此石前停步细观,兴致勃勃,侃侃而谈。 原来,这块巨石产自京郊房山群峰之中。四百多年前,被明朝一位太仆(官名)米万钟发现。米氏是宋代米芾后裔,爱石成癖,自称“石隐”,取号“友石”。...
……乐寿堂前院里那块横卧在汉白玉石座上的巨石你看到了吧,千孔百穴,嶙峋突兀,上面还有乾隆御笔的“青芝岫”三个字,只是现在“青”字已经看不到了。由于“青芝岫”是安置在“水木自亲”内,实际上起的是影壁的作用,因此,说来能够辟邪化煞也不是无稽之谈。你说呢?
乾隆十六年,皇帝亲自题写了“青芝岫”和“玉英”、“莲秀”等字样,并作诗《青芝岫影》刻在了乐寿堂的大青石上。此外,还有汪由敦、刘统勋、钱陈群和蒋溥等人的和诗。民国时期,1925年,青芝岫被移至中山公园。这段传奇的石缘故事,不仅展示了乾隆皇帝的艺术品味,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