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灰叶下珠,别名黑籽树、叶下珠、叶底珠,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灌木。#识百草 #植物科普 #本草植物 - 庐陵百草于20240602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26.9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青灰叶下珠,又称:黑籽树、叶下珠、龙珠草等,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它主要分布在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我国主要在安徽、江苏、浙江、云南、贵州、西藏、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广东、广西等地的山坡、林缘。 青灰叶下珠是落叶灌木,可高达4米。全株无毛。叶片膜质,椭圆形,先端有小尖头,基部钝圆,下面稍苍...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青灰叶下珠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青灰叶下珠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llanthusglaucusWall.exMuell.Arg.[P.fluggeiformisMuell.Arg.]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切片,晒干。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青灰叶下珠 原始形态:形式青灰叶下珠落叶灌木,高2-4cm。枝无毛,小枝细弱。叶互生,具短柄;叶片...
名称青灰叶下珠(Qīnɡ Huī Yè Xià Zhū) 英文名all-grass of Greyblue Leaf-flower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健脾消积。主风湿痹痛;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 性味辛;甘;温 归经肝;脾经 纠错 推荐0 0 0 817 青灰叶下珠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小儿疳积。
青灰叶下珠是中药材的一种,具有健脾消积,祛风除湿的功效,对于患者风湿痹痛、疳积等病症有比较好的治疗作用,但一般建议患者遵医嘱用药。 青灰叶下珠味甘,性温,入肝、脾经。属大戟科植物青灰叶下珠科,一般可以采取煎汤内服的方式进行服用。对于患者积食、风湿性关节炎、小儿疳积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一般建议患者在...
青灰叶下珠 《中华本草》:青灰叶下珠 出处:始载于《浙江药用植物志》。 实际拼音:Qīnɡ Huī Yè Xià Zhū 英文名:all-grass of Greyblue Leaf-flower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青灰叶下珠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llanthus glaucus Wall.ex Muell.Arg.[P.fluggeiformis Muell.Arg.] ...
青灰叶下珠,这一独特的植物,不仅以其绚烂的花海和丰富的果实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更在药用领域展现出卓越的价值。其根部所含的多种活性成分,使其具有祛风除湿、健脾消积等多重功效,成为传统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这样的宝藏植物却面临着生存环境的严峻挑战。过度的开发和污染使得青灰叶下珠的栖息地逐渐缩减,...
青灰叶下珠无性系1号是一种大戟科、滇珠子木属植物。形态特征 优质;小枝紫褐色;细柔;叶全缘;下面灰绿色;叶柄短;托叶小;宿存花雌雄同株;簇生叶腋;蒴果浆果状;熟时紫黑色。生长环境 温带。分布范围 浙江省。生长习性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耐半阴;花期5-6月;果期9-10月。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扦插繁殖)...
青灰叶下珠(Phyllanthus glaucus Wall. ex Müll. Arg.)是叶下珠科叶下珠属灌木,高可达4米叶膜质,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尖,有小尖头,基部钝或圆,下面稍苍白色,托叶卵状披针形;花数朵簇生叶腋,萼片卵形,花丝分离;蒴果浆果状;种子黄褐色;花期5-7月,果期7―10月;因其浆果熟时紫黑色,悬于叶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