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所实施的犯罪,亦即主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这个特定年龄段(一般指进入青春期及青春期结束),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实施的各种犯罪统称。 中国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已年满十四周岁至未满二十五周岁的人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到法律规定处罚的行为。按照中国法律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人为未成年人,已...
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他们有的是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有的是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的犯罪伎俩,有的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犯罪。案例三中小新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偷钱,却造成了难以...
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少年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依法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不良行为是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所有行为,犯罪行为是违反《刑法》禁止的一切行为。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所实施的犯罪,亦即主...
目前,对青少年犯罪定义不同学科有不同见解。概括的说:青少年犯罪是指犯罪学、社会学、心理学、临床医学和法律标定的诸多违法犯罪和法规的行为。犯罪学家曹漫之等认为: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但未满25周岁的青少年违反了刑事法律应受到法律规定处罚行为,包括违法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刑事犯罪以及其他的行为和违法行为...
青少年犯罪,在我国是指未成年人犯罪,也就是18岁以下。目前青少年犯罪主要有四种类型: 一是:非法侵害他人(暴力犯罪,类似于成人实施的重伤害、抢劫、性侵害等,目前青少年主要表现为言语暴力、部分肢体暴力); 二是:非法侵犯财产(财产犯罪,类似于成人实施的入室行窃、盗窃、故意破坏...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是一个由从事青少年犯罪研究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以及有关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前身是1982年成立的中国青少年犯罪研 究学会 ,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前门东大街10号,法定代表 人王路。2024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将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划分的4个阶段:绝对无责任、相对有责任、完全负责任、从宽责任。青少年犯罪应该是: 第一, 绝对无责任年龄阶段的犯罪 .指不满14周岁的人对所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应该承担刑事责任。 第二,相对有责任年龄阶段的犯罪。指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几...
非刑罚化处理就是有针对性地 免除青少年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结合我国社会实际状况和对青少年保护的有益经验以及司法实践,非刑罚化处理的青少年犯罪包括: 1.犯罪情节轻微,按照刑法可以免予刑事处罚的。 2.按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的。
导读:青少年犯罪法律法规有如果年龄已满十四周岁的,应该对所有当事人危害社会的行为承担相关的刑事责任,但由于未满十六周岁的青少年,应该从轻进行处理,可以适当进行减刑。如果不属于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则可以进行思想教育。 通常青少年犯罪法律法规有哪些 一、通常青少年犯罪法律法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