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轻度的反应 我们可以称之为心理失调,如急性的失眠,阶段性的紧张、害怕、担忧、愤怒、悲伤等,这种状态大多较为短暂,一个月内能够自行调节恢复,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干预。2. 中度的反应 我们可界定为心理问题,如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失眠、焦虑,自我调节仍无法改变,可能影响工作和生活,这就需要心理专家或医学专...
人间有爱 希望永在——曼德勒震后生活影像实录 中国日报4月1日电(记者 魏晓昊)当地时间2025年4月1日,夕阳西下,缅甸曼德勒体育场灾民安置点,市民排队领取晚餐。3月28日12时50分许,缅甸中部发生7.9级地震。4月1日,缅甸曼德勒体育场灾民安置点,市民排队领取晚餐。中国日报记者 魏晓昊 摄 4月1日,缅甸曼德...
六、震后灾区集体场所人员接触密切,很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在条件允许时应该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人员流动。七、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该及时戴好口罩,做好防护,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如症状严重,请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八、震后伤口消毒要做好。若在地震时皮肤受伤,要小...
当地时间3月30日上午,缅甸领导人敏昂莱前往内比都欧达拉蒂利医院,亲切慰问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全体成员,并对医疗队震后第一时间驰援缅甸表示感谢。敏昂莱在欧达拉蒂利医院亲切慰问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 除了中国各支救援队,其他国际救援力量也不断赶到。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多国和地区的救援人员相继抵达缅甸...
总台现场直击丨震后“黄金72小时”已过 缅甸震中现状如何?当地时间3月31日,总台记者继续深入缅甸地震震中曼德勒市。当天,当地气温至少在38摄氏度以上。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在曼德勒使用搜救犬、无人机等展开搜救。曼德勒断水断电 两大机场仍处关闭状态 今天是地震后的第四天,曼德勒整座城市依然断水、断电,网络也...
新华社仰光4月2日电 现场直击|缅甸震后灾民安置需求凸显 国际社会持续守望相助 新华社记者 自缅甸3月28日强震以来,实皆省、曼德勒省和首都内比都等重灾区房屋被毁、余震密集,大量灾民连续数日露宿街头。新华社记者2日上午在曼德勒市城内看到,昔日游人如织的河滨大道如今遍布临时支起的帐篷。灾民用篷布、床单、...
震后,曼德勒的当地老百姓和华人开始组织救援。麻云峰说,受灾太严重了,“老百姓手中没有大型救援工具,更没有专业的救援知识。这里基本就像被世界屏蔽了一样,孤立无援,情况比想象的还要差。”3月29日上午,麻云峰出门路过了角湾市场,这里已闭市,“人们全都在忙着救援”,他估计,至少要再等半个月,才能...
消防员介绍,这样建筑上繁复的装饰与图案,蕴含着吉祥的寓意,体现了当地人对消防员的尊重。震后,这座亭子震塌。但消防员仍在工作,“从地震到现在,我们轮班出去救援,没有停过,但还是救不过来。”当地时间12时51分,曼德勒全程拉响防空警报,悼念逝者。值班编辑 古丽 致62人死亡失踪,43名公职人员被问责!丹宁...
1.卫生评估 降低震后灾害 地震灾害发生后,应首先进行地震区域的卫生评估,为震后的救灾防病提供基础资料。2.恢复供水 加强饮水消毒 震后各种供水水源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饮水水质卫生条件恶化,组织应急供水是卫生工作最迫切的任务之一。(确定供水方式、积极寻找备用水源、加强饮水消毒)3.规划有序 分区临时...
砂土液化:震后的“地下喷泉”威胁建筑安全 3月29日缅甸当地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上传了多条视频,视频内容显示:大地震过后,缅甸震区涌现出大量液体,宛如“地下喷泉”。范晓告诉记者,这实则是地震引发的砂土液化现象。砂土液化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形式之一,地下水饱和、土壤松散、强烈震动是导致砂土液化的三个因素。范晓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