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②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③去? 【注】①此词大约的作于北宋绍四年(1097年),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被贬徙郴江(今属湖南),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②...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出自宋代词人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以隐喻手法描绘了暮霭浓雾笼罩楼台、月色朦胧掩映渡口的景象,暗含了词人被贬谪后的迷茫与孤寂。全词通过虚实结合的笔触,抒发了作者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怅惘。 一、词句出处与创作背景 此句创作于秦观因北宋“元祐党争”...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出自于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原文: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及注释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桃源迷津雾楼台 写作背景 《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词人因党争遭贬,远徒郴州(今属湖南...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意思是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出自:《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宋: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扩展资料: 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作者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当时...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意思:《踏莎行》词中雾失楼台,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出自作者[宋]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全文创作背景 宋代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秦观因新旧党争而遭到贬谪,从监处州酒税再贬至...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作于绍圣四年(1097)暮春时候,当时作者被贬谪郴州,住在郴州旅舍。有的版本在这个词调下有题目“郴州旅舍”。词中抒写了作者流徙僻远之地、前途渺茫的凄...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这句诗的意思是:雾气弥漫,楼台在朦胧中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在这句诗中,秦观用“雾失”和“月迷”两个词,巧妙地描绘了一种朦胧、迷失的景象。雾气使得远处的楼台变得模糊不清,仿佛失去了原有的轮廓;而月色下的渡口,也...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释义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出自宋代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解释: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赏析:楼台、津渡都是因情所设之景,是词人内心的不被人理解的情怀,表现了词人一种离世厌俗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