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地球曲率影响,即照射平面与坐标系水平面在同一平面,此时可以用高度h来计算椭圆参数,分别为\left\{ {\begin{array}{*{20}{c}} {({x_0},{y_0}) = (h\cot \psi \cos \theta ,h\cot \psi \sin \theta )} \\ {a = h[(\cot (\psi - {\theta _{el}}/2) - \cot (\psi + {\the...
1,计算到达地球表面的功率密度? 2,计算信号从宇宙飞船到达地球表面的时间? 3,计算地球表面一个直径为1m的天线接收到的功率(假设传输无损耗)? 输出信噪比 低PRF的C波段雷达工作频率为6.0GHz,抛物面天线直径2m,发射脉冲串的峰值功率为1MW,脉冲宽度2us,PRF是250Hz。假设等效噪声温度为600K,总的信号损失为20dB,目标的...
雷达视距计算公式为:视距 = √(2hR+h^2),其中h为雷达天线高度,R为目标距离。 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当目标距离远大于天线高度时,雷达天线和目标之间的连线可以看作是一条直线,此时视距就等于雷达天线高度和目标距离的勾股定理。但是,在目标距离不是很远的情况下,电磁波会经过多次反射、散射和折射,所以雷达扫描不...
\Omega =\int_{0}^{\theta_a}\sin\theta \mathrm{d}\theta \int_{0}^{\theta_e}\mathrm{d}\varphi=(1-\cos \theta_a)\theta_e \tag{3} 将上式\Omega的值代入式(1)即可得到雷达体分辨单元计算表达式。而实际计算应用时,通常将复杂函数如\cos转化成简单函数(如线性函数)来近似。若采用最小均方...
毫米波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公式来估算: 最大探测距离 = (雷达发射功率×雷达接收天线增益×目标的雷达截面积) / (雷达工作频率×目标与雷达之间的传播损耗) 各参数的单位如下: - 雷达发射功率:单位为瓦特(W)。 - 雷达接收天线增益:无单位,一般以分贝(dB)表示。 - 目标的雷达截面积:单位为平方...
雷达范围计算器 输入数值点击“计算”,将显示计算结果。 发射脉冲峰值功率 (Pt) : 天线最大功率增益 (G) : 天线孔径 (Ae) : 雷达横截面积 (RMax) : 接收机最小可探测信号 (PMin) : 计算结果: 雷达范围 (RMax) : 什么是雷达范围?雷达系统的范围决定了它能够检测到目标并准确测量目标距离的距离。 雷达...
1)功率密度计算器 雷达应用中功率密度通常用非定向功率密度乘以雷达的增益来描述。注意,距离D 是方程的指数分量,这是由于波形在空间中传播时的三维“扩散”。Pasternack 功率密度计算器于在已知输出功率、天线增益和距离的情况下提供功率密度。(单位为Watts/㎡)请注意,此计算器仅适用于远场计算。2)雷达最大距离...
FMCW雷达的最大距离公式如下:Rmax=雷达系统最大作用距离(m)Pave=平均发射功率(瓦)Gtx=发射天线增益 Arx= 接收天线有效口径 Ρrx=接收天线效率 δ= 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面积(m2)Ls= 系统损耗 α= 传播介质的衰减常数 Fn= 接收机噪声系数 k= 1.38*10-23(joul/deg)玻尔兹曼常数 T0 = 290...
雷达的探测距离和覆盖范围的计算方式通常基于雷达的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天线增益、工作频率、大气条件等因素。 一般来说,雷达的探测距离和覆盖范围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探测距离 = (发送波的速度 × 时间差) / 2 其中,发送波的速度为
多普勒雷达,就是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定位,测速,测距等工作的雷达。所谓多普勒效应就是,当声音,光和无线电波等振动源与观测者以相对速度V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所收到的振动频率与振动源所发出的频率有所不同。因为这一现象是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最早发现的,所以称之为多普勒效应。由多普勒效应所形成的频率变化叫做多普勒频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