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日 雷暴日是指某地区一年中有雷电放电的天数,一天中只要听到一次以上的雷声就算一个雷暴日。地区雷暴日等级应根据年平均雷暴日数划分,地区雷暴日等级宜划分为少雷区、中雷区、多雷区、强雷区,——引自DLT 1378-2014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防雷接地技术导则 ...
1 少雷区: 平均年雷暴日数不超过15d或地面落雷密度不超过0.78次/(km2·a)的地区。 注:《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规定少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在25d及以下的地区。 2 中雷区:平均年雷暴日数超过15d 但不超过40d 或地面落雷密度超过0.78次/(...
雷暴日是指该天内发生过雷暴,而不论该天雷暴发生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在历史传统上基于雷电观测统计技术上的局限性,是否为雷暴日的确认原则是当地观测部门能听到雷声的天气现象定义为有雷暴日,根据人的听力范围,大约相当于当地20一3Okm内发生了闪电的日子。年雷暴日是指一年内发生雷暴的天数,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全年雷暴...
强雷区:年平均雷暴日>90天。区域分布特征 :主要分布于低纬度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如海南、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普洱)、广东雷州半岛等。这些区域因高温高湿环境与强烈对流活动,雷暴日数常突破90天,需采用三级以上防雷设施。:覆盖长江中下游、西南大部(如四川盆地、贵州)及华北部分地区,雷暴日集中在夏季,约占...
凡在一天之内能听到雷声的就算一个雷暴日。某一地区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以该地区一年内的平均雷暴日数,即年平均雷暴日来衡量。此外,也有用雷暴小时来衡量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的(我国大部分地区一个雷暴日约折合三个雷暴小时)。山地雷电活动较平原频繁,我国南方某些地区每年最多的雷暴日高达100~130日,一般也在80日...
1.地区雷暴日划分 根据不同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地区雷暴日等级宜划分为少雷区、中雷区、多雷区、强雷区。少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在25d及以下的地区。中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25d,不超过40d的地区。中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40d,不超过90d的地区。少雷区:年平均雷暴日超过90d的地区。雷暴日的数据由气象部门...
“雷暴日”是指在某一天,天气比较炎热,大气层中的湿度和温度较高,容易发生雷暴的一种天气现象。在通信中,雷暴日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由于大气层中的湿度和温度较高,可能会引发大量的雷暴,从而影响通信信号的传播和传输。 雷暴日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雷暴日可以帮助用户准确判断雷暴天气的发生,从而采取...
雷暴日是指一天中有雷电放电的天数,一天中只要听到一次以上的雷 声就算一个雷暴日。我国规定,年平均雷暴日超过 60 天的地区叫强 雷区,41 天到 60 天的地区叫高雷区,21 天到 40 天的地区叫多雷区, 20 天及以下的为少雷区。这些雷声统计由各个气象观测站提供,方 式是靠人的听力,这就导致听力好的人与听力...
一般来说,这是一种相对来说较为严重的灾害类型,其中的雷暴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损失或者伤害。因此,将雷暴日划分为平均雷暴日和较严重的雷暴日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平均雷暴日应用于那些每日发生雷暴的区域,例如美国东海岸的地区,而且雷暴的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影响范围均较小。 较严重的雷暴日则适用于发生比平均雷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