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鹤虱丸 【处方】雷丸1两,鹤虱(炒)1两,白矾灰1两,皂荚针灰半两,舶上硫黄(研)半两。 【制法】上为散,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雄黄末为衣。 方剂类型: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熄风剂、开窍...
雷丸,中药名。为白蘑科真菌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的干燥菌核。秋季采挖,洗净,晒干。生理特性 本品为类球形或不规则团块,直径1~3cm。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有略隆起的不规则网状细纹。质坚实,不易破裂,断面不平坦,白色或浅灰黄色,常有黄白色大理石样纹理。气微,味微苦,嚼之有颗粒感,微带粘性...
制法上蒸,切,为末,白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劳热伤心,有长虫名蛊虫,长一尺,贯心为病。 用法用量每服7丸,清白饮送下,不觉,更加至2-7丸为度,1日2次。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雷丸丸 药方名称雷丸丸 ...
雷丸 11)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四十一·牡痔:治牡痔生鼠乳疮,雷丸丸方雷丸鹤虱炒白矾灰各一两皂荚针灰舶上硫黄各半两上五味,捣研为散,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以雄黄末为衣,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麝香温酒下。 12)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三·久痔·肠风下血:治肠风,七妙散方枳壳椿木皮雷丸天麻白芨猪牙皂...
雷丸,又名竹苓,是一种药用真菌,与茯苓、猪苓一样,都具有非常显著的抗癌功效,被并称为抗癌“三苓”,雷丸居首位,因此雷丸也被称为抗癌“真菌之王”,有““超越香菇灵芝,赛过蟾酥紫杉醇”之美誉。雷丸“得霹雳(雷雨天)而生”,“丸藏竹,击岂闻雷,皆霹雳击物,精气所化,生之奇也”。生长于海拔1200...
雷丸丸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其配方源自古代医典《圣济总录》卷一四三。主要成分包括雷丸3两,紫芝、白芷、紫菀各2两,贯众5两,秦艽(去苗土)1两,厚朴(去粗皮,用生姜汁炙)1两,藁本(去苗土)2两,乱发灰3两,(庶虫)虫(炒)半两,石南(炙)半两,以及10枚炙焦的猪悬蹄。此方剂专为...
中文名雷丸 门真菌门 目伞菌目 属脐菇属 别 称雷公丸,雷矢,雷实,竹苓 亚 纲同担子菌亚纲 界真菌界 纲层菌纲 科白蘑科 种雷丸 亚 门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雷丸的异名 雷矢(《范子计然》),雷实(《吴普本草》),竹苓(《纲目》),竹林子、竹铃芝(《中药志》),木连子(《广西中药志》)。
雷丸具有消食化积、驱虫、解毒、抗炎、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和作用。 1.消食化积 雷丸能够促进消化,对于消化不良、食积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2.驱虫 雷丸对肠道寄生虫有一定的驱除效果,可用于治疗蛔虫病等寄生虫感染。 3.解毒 雷丸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食物中毒或药物中毒等情况。
雷丸丸来源于《圣济总录》卷一四三,主要治愈五痔瘘血日久,众药不愈者。简介 【药物组成】雷丸3两,紫芝2两,白芷2两,紫菀2两,贯众5两,秦艽(去苗土)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藁本(去苗土)2两,乱发灰3两,(庶虫)虫(炒)半两,石南(炙)半两,猪悬蹄(炙焦)10枚。【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