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堂,雪窦重显还是以剑喻禅:“如果有秘藏锋刃的剑客,就请当众施展一下。” 有个弟子走出行列,正准备提问,雪窦重显问:“你到什么地方去啦?”随即走下法座,转身离去。 那个弟子一怔,立即感到禅机如同电光石火一样,稍纵即逝。 见性成佛 雪窦重显是个有文化修养的禅师,他非常熟悉禅宗不立文字的奥妙,但也感...
时常,悟禅人糊涂度日,把人说的话,看到的事物当成禅道佛法,殊不知一切皆为标签,终不能得悟。重显想告诉侍者,悟禅人可悟日常中的所有事物,“世界这么阔,为何向雪窦手里乞命。”觉悟洞明,不是只有通过禅师这个标签,才能完成。 “头兮第一第二,卧龙不鉴止水”,是收录进《金刚...
佛教也原本是人间宗教,没有感情的宗教,注定也流传不广。他更像一个慈悲多病的老人,感谢所有人对他的问询,并用春雪梅花去祝福他们。当然在一些佛教理论当中,重显对于佛教专业的理解,肯定是我辈所达不到的。比如他强调的是佛法无所不在,又往往在,被问询时,问东答西,所以没有明确的理论来阐述佛到底是什么...
明州(今浙江宁波)雪窦重显禅师,智门光祚禅师之法嗣,俗姓李,遂宁府(今四川遂宁县)人。重显禅师出身豪富之家,自幼虽然受到良好的家学薰陶,但是对于经世儒学却不感兴趣,内心向往出世的修行生活。父母知其志趣不可夺,于是许可他从普安院仁铣上人出家。
雪窦禅师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一见便生擒。可怜猎犬无灵性,只向枯桩境里寻。”这首诗生动描绘了猎犬与苍鹰的不同境遇,猎犬依靠嗅觉寻找猎物,却在枯桩境中徒劳无功,而苍鹰则能够迅速发现并捕获兔子。禅师以此诗比喻学禅者的态度。在禅宗中,参公案和话头,如同猎犬寻兔,往往...
《雪窦禅师》的全诗是:雪窦峰前一派悬,雪窦五月无炎天。客尘半日洗欲尽,师到白头林下禅。1、雪窦禅师简介 即重显(980~1052),宋代云门宗僧,北宋遂州(四川遂宁市船山区)人。俗姓李,字隐之。家世豪富,以儒业传世。有云门宗中兴之祖之称。又以师久住雪窦山,后世多以“雪窦禅师”称之。
雪窦峰前一派悬,雪窦五月无炎天。客尘半日洗欲尽,师到白头林下禅。作者介绍崔道融,生卒年待考。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
它肇创于晋代,兴起于大唐,鼎盛于两宋,雪窦寺素由禅宗执帜,代有创获殊荣,南宋被敕为“五山十刹”之一,明代列入“天下禅宗十刹五院”之一,民国一度跻身“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历史上,南岳第五代常通禅师、后周智觉延寿禅师、宋代明觉重显禅师、足庵智鉴禅师、雪庵从瑾...
初住翠峰,后住雪窦。僧问:“如何是诸佛本源?”师曰:“千峰寒色。”曰:“未审向上更有事也无?”师曰:“雨滴岩花。”七月七日。盥沐摄衣。北首而逝。塔全身于寺之西坞,赐号“明觉大师”。赞曰: 不起一念 满目埃尘 蓦然便摵 寒谷生春 当阳进出 没量大人 洞庭秋月 孤朗如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