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夏珪 雪屐探梅图 轴 画踏雪寻梅诗意。主景为梅树一株,枝桠四出,朵朵白花枝头绽放。树旁高士携杖静赏,抱琴童僕,手指梅花,转首语告主人。全幅群山为雪所覆,寒气袭人。画中用笔刻露,无款印,属后人摹习...
🎨 《雪屐观梅图》由南宋画家马远(传)创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这幅画描绘了一个文人穿着木屐在雪中观赏梅花的场景。画面中,苍松翠绿,修竹斜出,寒梅绽放,一位高士头戴风帽,脚着木屐,手持拐杖,伫立在古梅树下,陷入沉思。远方的雪峰连绵,水天一色,景象峭冷空寂。🏔️ 画家以局部景致展现了雪后江天的清寒...
宋夏珪雪屐探梅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176.3x108.6厘米 画踏雪寻梅诗意。主景为梅树一株,枝桠四出,朵朵白花枝头绽放。树旁高士携杖静赏,抱琴童仆,手指梅花,转首语告主人。全幅群山为雪所覆,寒气袭人。画中用笔刻露,无款印,属后人摹习 - 佩然君于20231218发布在抖
在《雪屐观梅图》中,高士的着装元素包括葛巾(浩然巾)、道服/野服、木屐和藜杖。这些元素让人立刻联想到陶渊明在古画中的典型形象,尤其是南宋《归去来辞书画卷》的卷头。画中的木屐不是其他陶渊明主题画作中常见的系绳款,而可能是一款高齿帛屐,这是典型的宋代木屐。陶渊明的这种定型化形象据说可能源自李公麟。台...
书法绘画 | 宋夏珪雪屐探梅图轴,176.3x108.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并无款印,描绘一文士不畏寒霜出门赏梅,旁边携琴的童子,手指向前,转身似乎回报所见。前景马远拖枝式的梅树正开出点点白色带红的梅...
雪屐的诞生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穿雪屐的,到现在也没有定论,有一 种说法是室町时代末期千利休(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的著名 商人、茶人,被誉为“茶圣”)最早开始了雪屐的穿着。雪屐也叫做 “雪踏”,为了在雪地里或者湿滑的道路上也可以平稳安全地行走, ...
爱企查为您提供雪屐2022年企业商标信息查询,包括企业商标注册信息、商标logo,商标类别等企业商标信息查询,让您更轻松的了解雪屐商标信息,查询更多关于雪屐商标信息就到爱企查官网!
马远《雪屐观梅图》(轴,绢本,设色,纵161.5厘米、横101.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作雪后空蒙之景,绘高士策杖行吟之状。水滩、苍松、古梅与人物皆集中于左下角形成画面重心,远处雪山仅勾画轮廓略带横扫,用笔浑厚劲拔,与左下角的巨石遥相呼应。近处一位身着长袍的高士幽人策杖立于江畔,凝神观赏一株枝干虬...
小提示:"记缠绵、春衫雪屐,几曾离阻。"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缠绵:(形)①纠缠得解脱不开。②婉转动人:琴声~悠扬。 几曾:何曾、何尝。 小提示:"记缠绵、春衫雪屐,几曾离阻。"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雪屐观梅图 简介 161.3x100.9,绢本,设色,,上海博物馆。 马远 简介 马远 南宋绘画大师 马远(1140年-1225年),字遥父,号钦山,今浙江杭州,南宋绘画大师。 艺术风格 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宋光宗、宋宁宗两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