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遗诏还有三大特色,分别是人事安排、对于严苛治国的反思和更正、对于弟弟和儿子最后的温情。一、人事安排 在遗诏中雍正帝提及“内外亲贤股肱大臣”要“共相辅佐,俾皇太子弘历成一代之令主”,虽然乾隆帝继位时已经25岁,对比顺治帝6岁继位,康熙帝8岁继位,这是一个很成熟很合适的年纪,但是对于45岁才继位的雍...
张廷玉作为雍正的心腹重臣,办差勤勉很合圣意,凡是康熙朝留下的对雍正不利的记录,都在张廷玉的如椽之笔下被抹得干干净净。换句话说,张廷玉为宣传雍正得位之正立下了汗马功劳。雍正在遗诏中如是评价:“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
驾崩如此仓促,雍正帝连当面嘱咐或是留下遗诏的时间都没有。满朝文武都知道此种情况下,最重要的当然是确立新君。弘历和弘昼此时正忙于悲痛痛哭,宣布谁是新君这件事必须是要由大臣来完成的,皇子是无法插手的。鉴于康熙朝晚年争储的悲剧,雍正创立了“秘密立储”的制度。早在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十七日,他就...
第一种是“篡改遗诏”。这种说法有很多版本,但是内容相差不多。基本都是康熙原本想将皇位传给胤禛的胞弟十四阿哥允禵,胤禛伙同隆科多篡改了康熙的遗诏。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首先,如前文提到的,如果康熙在生前就准备好了遗诏,那么遗诏不会在胤禛或者隆科多手中。遗诏都碰不到,他们怎么改?
雍正去世后,张廷玉以及内侍拿出了雍正皇帝的遗诏,在王公大臣的见证下宣读。“雍正遗韶”写得简洁,明确点名了乾隆,也就是“爱新觉罗弘历”的继承权之外,内容大致如下: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雍正元年八月间,朕于乾清宫召诸王满汉大臣入见...
民间也是有很多关于雍正皇帝改造篡位之说,最普遍的说法是康熙皇帝留下遗诏“传位十四子”,并将遗诏留给国舅隆科多。但隆科多执掌京城兵权,本人是胤禛心腹,二人勾结,将康熙皇帝遗诏“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为保雍正皇帝继位,万无一失,隆科多在康熙皇帝驾崩之后,利用手中兵权将京城内的皇子悉数监视起来...
雍正除了传位继承人的密旨之外,他还写好了一道遗诏。不过雍正的遗诏可是在他去世五年前就写好了。雍正八年(1730年)时,雍正最为喜爱和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去世,在胤祥去世后雍正十分悲痛,为此伤了身体,这一年的年底冬天,雍正感染了重病,差点病重去世,雍正也是在这时期就写好了遗诏。而雍正在写好遗诏...
现存遗诏满文部分,均没有皇四子继位的明确记载,也没有“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这句话。雍正在当了七年皇帝之后,却突然举出证据:康熙在临终这一天的凌晨一至三点间“急召”胤禛,在胤禛到达畅春园之前的早上七点左右,康熙已将七位皇子及隆科多急召入宫,宣布了“皇四子人品贵重…着继皇帝位”的决定。...
展示的遗诏满文部分缺失,缺失的内容正是雍正名字部分,与世人开了个大玩笑。有人怀疑说,正是无法完美篡改所以才人为弄缺损了。崇谟阁藏满文本《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最后第300卷记录了康熙立储遗诏,其中储君的名字为 “hūwaliyasun cin wang duici age in jen(雍亲王皇四子胤禛)”,由此可以明确康熙指定的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