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小品》是梁实秋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1949年11月。《雅舍小品》收录梁实秋于1939年至1947年间创作的34篇文章。这些文章既不涉及政治思想,也不谈中西文化问题,写的都是作者身边的琐事。全书没有统一的主题,文章都是独立成篇,而且题材多是随手拈来,与生活结合紧密,令人读起来津津乐道。内容简介 《雅舍...
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被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那阳光下的陋室和雅舍,笑得好甜,好甜! 赏析 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是享誉海峡两岸的名篇,《雅舍》是这本小品集的代序言。后来《雅舍》一文被收进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的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 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在以前的文学史上,梁实秋是一个“反动文人”,建国以来中学语...
论梁实秋当时所处的物质环境,与一座“牢狱”没有多大差别,且一住七年,而梁实秋豁达的心胸,实际上也就是为自己“减了刑”。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梁实秋除完成中小学战时教材编写任务外,还创作了《雅舍》等十几篇小品文,翻译了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等多部外国作品。梁实秋的这种对待逆境的从容、平和的心态,在当今物欲...
究其原因如下:“雅舍”是梁实秋在重庆北碚时的居所.关于它,梁实秋自己曾有过一个简要的介绍:“因为要在北碚定居,我和业雅(龚业雅——引者)、景超(吴景超——引者)便在江苏省立医院斜对面的山坡上合买了一栋新建的房子.六间房,可以分为三个单位,各有房门对外出入,是标准的四川乡下的低级茅舍,窗户要糊纸,墙是...
梁实秋先生的散文,以简洁胜。主张文章要深,要远,就是不要长。他的底稿很少涂改,但是他的腹稿颇不简单。一篇之成,推敲累日,一语之立,斟酌再三。他用白话行文,而务去白话之冗赘,只求达意,不完全摈斥文言。简洁圆融,处处流大师处世的智慧,篇篇幽默深刻而隽永。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
梁实秋笔下的“雅舍”不仅是其抗战时期在重庆北碚的居所,更是其豁达人生观与文学才华的具象化载体。这座简陋的竹篾泥墙建筑,因梁实秋充满诗意的文字而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精神地标,承载着文人处变不惊的生活智慧与幽默通达的生命境界。 一、雅舍:物质匮乏中的诗意栖居 1939年建于重庆北碚的雅舍...
《雅舍》梁实秋赏析1 梁实秋(1903~1987),名治华,字实秋,北京人,原籍浙江杭县。一生著作甚丰,散文集《雅舍小品》一、二、三集行世,文学批评论文集多种,经近40年的时间独立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40卷。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翻译家。 《雅舍》是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的小篇之首。本文写于...
《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在美食上的才华展示:火腿、醋溜鱼、烤羊肉、酱菜、汤包、炸丸子……既有饭馆酒楼的看家菜,又有平民百姓的家常菜,一壶烫酒,两三好友,或对影独酌,都写得极好。梁实秋笔下的“吃”,不只是舌尖上的味道,朴素的文字记录了那些温存的岁月,字里行间飘散的是人间烟火,旧时北平的那些味道,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