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西院建造用于安置玄奘法师由天竺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的道岸法师在荐福寺主持营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用于存放义净法师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后来,为了区别两塔,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而荐福寺...
我们设想一下当日的情形,柳宗元、刘禹锡两人,年少风流,意气洋洋,怀着对锦绣前程的憧憬,对大唐中兴的渴望,携手走向大雁塔,将自己的名字,题写在这张光荣榜上。明代人所言“名题雁塔,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嘉靖十九年陕西乡试题名碑),用在这两位少年身上,可谓恰如其分。02 同年联谊书 进士及第...
但“题名之风”却依旧留存。宋朝开始,“雁塔题名”悄然演变为“进士题名碑”的形式,成为无数读书人“青史留名”的新型文化象征。宋《宝刻丛编》内记载:“……立碑太平兴国寺,乃用唐之遗典。故凡歌诗名叙纪述同年者,引雁塔为故事。”同样,元代《至元嘉禾志·进士题名序》也记述道:“进士题名何始乎?始于...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增高,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前后共改建了五次),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
以下是三种关于大雁塔名字由来的主要说法: 1️⃣ 舶来之说:在古代印度,僧人们建造的佛塔最下面一层常采用雁形设计,因此得名“雁塔”。玄奘在印度游学多年,深受印度佛教影响,将所建的藏经阁命名为“雁塔”,以示纪念。 2️⃣ 感恩之说:传说中,大雁曾帮助玄奘脱离困境,救其于危难之中。玄奘取经归来后,...
“先世亲题雁塔名”出自宋代张镃的《集英殿立侍观进士唱名六首》。“先世亲题雁塔名”全诗《集英殿立侍观进士唱名六首》宋代 张镃先世亲题雁塔名,宦途漂泊最关情。难将此语逢人举,归问寒斋旧短檠。《集英殿立侍观进士唱名六首》张镃 翻译、赏析和诗意《集英殿立侍观进士唱名六首》是宋代...
小雁塔也是建于唐代的,最开始有15层高,后来只剩13层。小雁塔之所以叫小雁塔,是因为它是在大雁塔之后建造的,在公元707年建成,因为比大雁塔规模小一些,所以就叫小雁塔了。小雁塔最初是用来翻译经文的地方,最有名的应该是这里的一口钟。关中八景里的“雁塔晨钟”说的就是小雁塔的这口钟。小雁塔比较传奇的是...
关于大雁塔名字由来,有几种说法,都非常有趣。第一种说法,也是最官方的说法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古印度摩揭陀国曾有众僧掩埋坠雁并建灵塔的事,雁塔之名或即源于此。传说,印度佛教有大乘和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素。有一天,一位小乘寺院的和尚买不到肉做饭。这一天正好是菩萨的布施日。天空中...
名题雁塔在当时被誉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其实,大雁塔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是因为“雁塔题名”,而是因为一个人,他就是唐代名僧玄奘.玄奘是慈恩寺第一任住持,他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独自从长安西行,穿越沙漠,翻过雪山,历尽艰难险阻到达印度.他先后在印度各地从事佛教研究达17年之久.他谢绝师友的...
公元752年秋,正值大雁塔建成100周年之际,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自安西回京述职,相邀好友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等来到慈恩寺登塔,相互吟诗唱和以助兴,岑参写下了这首传唱千古的《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屠》。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