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疗法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一姜片进行施灸,以防病治病和保健的一种治疗方法。基本概述 本疗法最早记录于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本疗法尚广泛应用于临床。隔姜灸疗法的特点是用姜,利用姜的药性,加上灸的作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姜的性味及...
隔姜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是结合艾灸和生姜的疗效,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舒缓痛经、缓解疼痛等功效与作用。 隔姜灸属于隔物灸的一种又称间接灸,是用物品将艾柱与施灸处的皮肤隔开,而不直接将艾炷放在皮肤上,这种方法就是艾炷灸之一种。指艾炷...
什么是隔姜灸 隔姜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是将姜片作为隔垫物,放置在皮肤表面,然后将艾绒点燃后置于姜片上进行施灸的方法。 在进行隔姜灸时,首先需要准备新鲜的生姜,将其切成厚度约为0.2 - 0.5厘米的姜片,并用针在姜片上扎一些小孔,以利于热力的渗透。然后,将姜片放置在需要施灸的穴位上,再将艾绒捏成圆锥形...
隔姜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一姜片进行施灸,以防病治病和保健的一种治疗方法。姜,味辛,性微温,无毒,入肺、心脾、胃之经,具有调和营卫、散寒发表、祛痰下气、消水化食、调中和胃、开宣肺气等作用。通过艾和生姜在施灸时所产生的双重效果,又经过经络穴位的调整作用,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提高机体抗病祛邪的能力。
隔姜灸的功效和作用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 隔姜灸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等功效和作用。 1.温经散寒 隔姜灸利用生姜的温热特性和艾灸的温热刺激,能够促进气血运行,驱散体内的寒邪。对于因寒邪凝滞导致的各种疼痛,如寒性腹痛、关节痛等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隔姜灸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扶阳固脱、调理脾胃等功效,适用于寒邪凝滞、湿气重、阳气虚弱、脾胃虚寒等人群,但孕妇、高热昏迷抽搐者、皮肤过敏破损者、过饱过饥过劳醉酒者需谨慎使用。使用时应选择适当穴位,注意艾炷大小和灸烤时间,避免烫伤皮肤,如有不适应及时停止并咨询专业人士。
隔姜灸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扶阳固脱、调节免疫、缓解疼痛、改善睡眠等功效与作用。 隔姜灸是一种在中医传统疗法中广泛应用的灸疗方法,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以下是对隔姜灸功效与作用的具体分析: 1.温经散寒:隔姜灸通过温热刺激和生姜的药性,能够促进气血运行,温通经络,驱散寒邪。对于寒邪凝滞、经络阻塞引起...
隔姜灸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主要能够起到增强体内阳气,缓解体内寒症的作用。 隔姜灸具有上述功效,主要是由于生姜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而艾灸也具有温中通络的功效。隔姜灸即是应用艾绒放在生姜上,从而达到增强温中补阳的功效。如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脾胃虚寒所导致的胃部隐隐作痛,喜温喜按,大便溏泄等多...
除了祛风散寒,隔姜灸还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通过艾绒和生姜在施灸时产生的温热作用,它能够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生姜中的辛辣成分可以刺激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消退,而艾灸则能够温通经脉,将生姜的药效更好地发挥到全身。这样一来,隔姜灸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等方面也有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