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兵制主要沿袭并发展了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具有以下特点:组织架构:设立12卫府,每府统1军,下设骠骑府、车骑府。军府内部设有大都督、帅都督、都督等官职。兵农合一制度:军人依均田令受田,免纳租庸调。军人平时在家务农,每年有一定时间轮番宿卫,战时则出征,资装自备。这种制度实现了兵农合...
隋唐兵制 隋朝和唐朝是中国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重新建立﹑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时期﹐也是府兵制进一步完备并走向败坏﹐军事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隋朝沿袭和发展了西魏﹑北周府兵制。在皇帝直接统辖下﹐设立12卫府。每卫府统1军﹐置大将军1人﹐将军 2人﹔下辖骠骑府﹑车骑府﹐分置骠...
隋唐兵制 隋朝和唐朝是中国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重新建立﹑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时期﹐也是府兵制进一步完备并走向败坏﹐军事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隋朝 沿袭和发展了西魏﹑北周府兵制。在皇帝直接统辖下﹐设立12卫府。每卫府统1军﹐置大将军1人﹐将军 2人﹔下辖骠骑府﹑车骑府﹐分置...
隋朝兵制沿袭并发展了西魏、北周的府兵制,设立12卫府,每府统1军,下设骠骑府、车骑府,再设大都督、帅都督、都督等。炀帝时,改骠骑府为鹰扬府,并取消将军、都督等名号。军府按方略分布,除临时征伐外,平时主要担任京城宿卫和其他军事要地或重要设施的驻守。府兵与禁兵及其他军队相互为用,相互钳...
他们的兵制是什么?分别承担什么责任? 隋唐时在镇戍驻防的兵士。唐朝在沿边及内地某些冲要之处设置镇戍,担负经常性的守卫警备巡逻任务。镇戍分上中下三等。每五百防人为上镇,三百人为中镇,三百人以下为下镇。每五十人为上戍,三十人为中戍,三十人以下为下戍。
府兵制度在太宗时期得到整顿,各卫各领40至60府,其中鹰扬府恢复为骠骑府、车骑府的旧名,不久又改为折冲府,分别以所在地命名。府兵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府有1200人,中府有1000人,下府有800人,全国最多时设634府,府兵约60万人,主要分布在关内、河东、河南及邻近诸道,旨在“居重驭轻”...
第二节 唐代的兵制与马政 唐初的府兵制度 唐代初期,由于均田制度的重新编制和巩固,在均田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府兵制度,也大大地充实起来。 唐高祖武德初年在统一关中时,曾先后收编了二十余万军队,乃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七月,分关中为十二道,置十二军,“取象天官,定其位号”(《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七《...
折冲府为府兵的基本组织单位。每府置折冲都尉 1人,左右果毅都尉各1人,长史、兵曹、别将各1人,下辖4~6团。每团200人,设校尉,辖2旅。每旅设旅帅,辖2队。每队设队正,分为5火。每火10人,有火长。每队、每火的装备,如马、马具和、斧、钳、锯等,均有定数。府兵自用的武器、装具和征途...
结果一 题目 募兵制是隋唐时期的基本兵制,关于兵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士兵来源 B. 士兵待遇 C. 农民的负担 D. 兵将的隶属关系 答案 D 相关推荐 1 募兵制是隋唐时期的基本兵制,关于兵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士兵来源 B. 士兵待遇 C. 农民的负担 D. 兵将的隶属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