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十几年间,无数科研成果和实验案例验证了数字孪生概念的先进性,推动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研究数字孪生的学者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陶飞教授及其带领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耕耘、见证并推动了数字孪生这颗种子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开花和结果。伴随着数字孪生科研和应用的卓越创新与快速发展,数...
SUMMARY REPORT论文题目数字试验测试验证标准体系论文作者陶飞1,2(通讯作者),马昕1,张辰源2,易航3,刘蔚然1,魏宇鹏1,邹孝付4,王子同2,任羿5,陶岚6,葛军7,丁露8,卓兰9,韩丽9,弓志强10,谭永华11,郄永军12,周文13,李建双14,杨春霞15,许...
北航陶飞教授在杭州召开的第八届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服务学术会议上,结合会议八年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数字孪生多年研究应用现状,从数字孪生成熟度角度,做了题为《数字孪生再思考及未来趋势探讨》的大会报告,再次讨论“何为数字孪生”,并探索了数字孪生未来趋势。以下是报...
北航陶飞教授在杭州召开的第八届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服务学术会议上,结合会议八年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数字孪生多年研究应用现状,从数字孪生成熟度角度,做了题为《数字孪生再思考及未来趋势探讨》的大会报告,再次讨论“何为数字孪生”,并探索了数字孪生未来趋势。以下是报告部分视频节选。
北航陶飞教授:数字工程及十个领域应用展望 数字工程是一种面向产品或系统在设计、制造、运维等阶段的需求,从物理世界出发,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开发利用“数力”和“智力”,逐步构建和完善数字世界,进而实现并提升体系化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能力”的工程范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陶飞教授团队通过结合不同阶段产品和系统的典型特征与 ETV 需求,从实施手段、可实现种类和发展增速等角度,总结分析给出了 ETV 的五个发展阶段,包括物理 ETV、物理数字 ETV、数字物理 ETV、数实融合 ETV、数字ETV(D-ETV)。从“结果准、速度快、内容全、成本低、风险小”五大核心需求出发,分析了 ...
陶飞教授解读“数字孪生” 导读 INTRODUCTION 2002年,Michael Grieves提出用计算机建立一个跟实物完全相同的模型,这是数字孪生概念最早的雏形。接下来的十几年间,无数科研成果和实验案例验证了数字孪生概念的先进性,推动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 文章信息 本文由「TandF学术」原创首发, 数字化企业经授权发布。陶飞,北京...
陶飞教授一直从事智能制造、数字孪生、绿色可持续制造等教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第一作者出版专著5部,在Nature等期刊发表2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相关论文被引用2万余次。先后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9,2020,2021)、美国SME智...
陶飞,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航国际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北航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软件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曾任北航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北航高新技术办公室主任、北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基础研究处处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