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中的陶器,不少都是采用此方法制成的。到龙山文化阶段,人们普遍采用了轮制法,陶器胎壁薄而均匀,火候也较高,如山东一些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单色无彩的新型陶器。当陶器坯未干时,人们往往用陶拍击打其表面,以加强陶胎的密度。有的陶拍上有纹饰,用它拍打陶器坯时可在陶器表面印上纹饰。
陶拍是制作陶瓷器的重要工具,主要用于修整器物和拍印纹饰。具体来说,陶拍的使用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 修整器物:在制作陶瓷器的过程中,当器物成型后,使用陶拍拍打其外壁,可以使器物的表面变得更加光整。同时,这种拍打还有助于使因手制等因素导致的坯体结合不良之处变得紧密牢固。 拍印纹饰:陶拍的另一个重...
布纹 绳纹 绳纹 素面 素面 乳钉纹 乳钉纹 菱形纹 菱形纹 菱形纹 锥刺纹 锥刺纹 叶脉纹 叶脉纹 特殊 特殊 弦纹 弦纹 格纹 格纹 格纹 格纹
柳字陶拍,汉代陶器,现藏辽宁博物馆。辽宁朝阳市南十二台营子乡袁台子村,离西汉柳城遗址东北二里处窑场出土。长10.8、宽7、厚3.2厘米。灰色陶质,内羼有滑石粒。阴文反字,篆书“柳城”字样。窑址中共出土有大小六种不同形制和篆、隶两种书体的带字陶拍,系专为制作有柳城款记建筑材料拍印字款所用。
新石器时代陶拍长 8.5cm,宽 7cm,高 5cm揭阳市博物馆藏揭东区新亨落水金狮遗址出土。夹砂灰褐陶。正反两面的中央部分无纹,其周围环绕由横竖线条组成的席纹。陶拍较长的两个侧面饰叶脉纹,而较短的两个侧面则素面无纹。在本地区出土陶拍中,多面可拍印纹饰的陶拍很少见...
龙山文化陶拍 1980年北高村龙山文化遗址采集。高12.8厘米,青州博物馆藏。夹砂灰陶,呈倒圆锥形,顶部圆而平,下端圆而尖,顶端中央有一圆孔,斜着通向下端的侧面,顶端圆孔周围有阴线刻的图案,由顶端向下斜切,形成平面,上有阴线刻的图案 文物特征 高12.8厘米 ...
🌟 龙山文化线刻画陶拍 1981年,郑母镇北高村南采集,高12.8cm陶拍是一种制陶工具。由于龙山文化在陶器上刻画图案的现象较为罕见,这件文物为研究史前时代的线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以往的各种介绍,包括青博官网上,都呈现为倒圆锥形,摆放方向上平下尖。而现在的摆放方式正好相反,不知道是否对线刻图案有了新的...
🏺陶拍,类似于印章,由泥土烧制而成,其表面刻有各种西域民间喜爱的植物花纹。在素烧陶器上轻轻一压,便留下了独特的纹样,仿佛赋予了这些朴素的花盆以生命。🌼这些陶拍不仅装饰了土陶,还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喀什这座古城的原始风貌。无论是巴旦木纹、八角形纹还是星状纹,每一款都充满了西域的独特韵味。🎨在喀什古城...
陶拍是古代制作陶器的用具,最早为素面、后出现纹样,其功用为拍打器,使陶器坯胎坚固。素面陶拍陶面光洁,虽然没在陶器上留下纹饰,但在制陶业中是不可缺少的。 乳钉纹陶拍 菱形纹陶拍 菱形纹陶拍其纹样给人以庄严的感觉,拍面纹饰不仅可以修正陶器坯胎,而且起到装饰作用。有些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