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西省襄汾县的陶寺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年代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是“陶寺文化”的命名地。可以说,从寻找“夏墟”开始,到“中华文明探源”,再到“考古中国”,陶寺遗址均是考古类国家重大课题的“实践地”。11月12日上午,陶寺遗址博物馆就将建成开放,接下来,我们连线正在陶寺遗址博物...
陶寺“古观象台”可能是4000多年前的天文观测遗迹 陶寺遗址的考古发掘 生动表明 陶寺文化已经初步具备早期...
11月12日,中国又一座极其重要的考古遗址博物馆——位于临汾市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展出陶寺出土的陶器、玉器等文物230件(套),全面展示距今4300年到3900年陶寺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国宝文物彩绘龙盘,以及从未公开展示的圭尺和山西史前时期第一件牙璋。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
陶寺都城不仅拥有大城城墙,还拥有环绕宫殿区域的宫城城墙,整座城池由外围的大城和内层的宫城套合组成,形成了“双城制”。构建了宫城卫君、郭城卫民相结合的都城规划理念。陶寺遗址博物馆讲解员 刘玉茹:到了陶寺文化中期,陶寺城址聚落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期宫城继续沿用,并增添了外郭城。这一举措完成了由单一...
陶寺遗址是探索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代表性遗址之一。1978年,陶寺遗址开始科学考古发掘。四十多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让人们对这个在阐释与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内涵特质中具有独特作用的遗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海纳百川 包容四方 4300多年前,黄河中游的晋南盆地诞生了陶寺文化。我们发现,这一文化中竟然有数量较多的、...
11月12日,陶寺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展陈聚焦“自然与文明之光”主题,设有“文明蕴化”“煌煌都邑”“早期国家”3个基本陈列单元,“陶寺考古”“临时展陈”2个专题展览,以及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全面展示距今4300年到3900年陶寺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
中国日报襄汾11月12日电(记者 朱兴鑫 方艾青) 11月12日,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展厅面积约5000平方米,展出陶器、玉器等文物230件(套),完整全面展示了距今4300年至3900年陶寺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遗址,陶寺遗址于1958年被发现,1978年正式发掘...
摘要:陶寺文化是史前中原核心区最早产生、具有较完备权力要素的都邑邦国文化形态。在中原地区特有的内外压力与应力机制中,陶寺文化形成以族权为基础、祖先神崇拜为信仰、早期“王权”为中心的制度模式,构成了“其外无界”、“其内无间”的早期中国体制雏形和跨血缘、族群、文化的“天下结构”理念。它在龙山时代四方文化...
临汾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延峰介绍,陶寺遗址博物馆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口,是依托陶寺文化建设的一座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5000平方米,展出陶寺出土的陶器、玉器等文物230件(套),完整全面展示了距今4300至3900年陶寺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解读陶寺文化“光被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