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审判案件时吸收非职业法官作为陪审员, 陪审与职业法官或职业审判员一起审判案件的一种司法制度。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人民陪审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定。1951年的《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1954年的《宪法》和《法院组织法》,1975年和1978年的都对陪审员制度作了明...
人民陪审员的人身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人民陪审员及其近亲属打击报复。 对报复陷害、侮辱诽谤、暴力侵害人民陪审员及其近亲属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刘亚妮,女,43岁,曾任芮城县大王镇大阳小学代课老师。“人民陪审员是无袍法官,是联结法院和人民群众的桥梁,承载着党和人民的信任,做好这份工作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任职以来,我努力做到在人民陪审员岗位上尽职尽责,充分发挥陪审员职能作用,为促进司法公开、推动司法公正、树立司法公信贡献自己的力量!人民陪...
陪审员,全称为人民陪审员,是法庭审判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他们代表社会公众参与裁决案件,以确保裁决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以下是对陪审员角色的详细解释: 一、陪审员的定义与角色 陪审员是由法院选派的普通公民,他们在法庭上听取证据、参与讨论案件事实和法律问题,并最终协助法官裁决案件。陪审员的参与有助于避免法官或法院...
陪审员制度是一项基本诉讼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审判的制度。制定起源 陪审员制度起源于英国。英美法系国家的陪审员只参与案件的事实审而不参与法律审。大陆法系国家的陪审员与英美法系国家的陪审员不同,不但参与案件的事实审,而且也参与案件的法律审。陪审员制度在我国的正式出现...
人民陪审员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由司法行政机关选任、人大常委会任命、法院使用,代表人民群众在人民法院参加审判活动的人员。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同法官有同等权利。通俗讲,人民陪审员就是不穿法袍的“法官”。人民陪审员有哪些权利 1、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审判...
(一)公民担任人民陪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年满二十八周岁; 3.遵纪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4.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5.担任人民陪审员,一般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下列人员不能担任人民陪审员: 1.人民代表大...
陪审制是指从一般市民中随机选出若干名陪审员,委派其参与刑事诉讼或民事诉讼的审理,并独立于法官作出事实认定以及决定法律适用的司法制度。制度由来 陪审员的人数通常为6至12名,其整体称为“陪审团”。陪审团在刑事案件中通常会就被告人的有罪或无罪做出判断,而在民事诉讼中则通常会就被告有无责任或损害赔偿金额...
《人民陪审员选任办法》第四条中明确,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会同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组织开展。 省级和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的指导监督,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的具体实施。 今年是《人民陪审员法》颁布实施五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