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感念、旌表陈藏器,唐玄宗派太子李亨特地从京城来到南岳看望他,在涧垅留下“系马桩”遗迹。当时,一代名臣李泌也隐居南岳,与陈藏器比邻而居。 囿于资料,笔者无法认定1300年前陈藏器在南岳居止的具体时间。但要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或需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 陈藏器犹如一颗明星,照亮后世,造福万年。南岳有幸,见证了...
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教授爱德华·谢弗,在他的汉学名著《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中,称赞陈藏器是“八世纪伟大的药物学家”,并将他与“相对保守一些的药物学者”相比较,认为“陈藏器详细而又审慎地记录了唐代物质文化的许多方面的内容,这些记载虽然与医药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却有很高的价值。” 2003年,安徽科...
尽管《三秦志》记载的有可能是民间传说,我们也已无从知道陈藏器给韩氏和李瑁所用茶疗方的具体内容,但根据他所述的“茶为万病之药”,便可知他是历史上对茶的药理有深刻见解的药学家。 非常遗憾的是《本草拾遗》原书已经散佚。今流传之本是根据宋元丰五年(1082)唐慎微编撰的《...
唐代医家:陈藏器 陈藏器(681年-757年),唐代四明(浙江鄞县)人。医学家、药物学家、方剂学家。生于唐武后垂拱三年(687年),开元年间(713年—741年),曾任京兆府三原县尉,对本草学甚感兴趣,但有感于《本经》、《唐本草》等之漏误,遂另撰《本草拾遗》。原书早佚,他认为《神农本草经》遗逸尚多...
陈藏器 (683~757) 唐朝著名药学家。 四明(今浙江省宁波)人。曾于开元(713—741)年间任京兆府(今陕西)三原县尉。任职期间,他留心医药,钻研本草,于开元二十七年(739)撰成《本草拾遗》10卷,以补《新修本草》的不足,故以“拾遗”名书。卷1序例,相当总论,首次按药物性能分类药物,把药物分为宣、通、补、泄...
《本草拾遗》是唐代陈藏器所撰的总结唐代药物学的一部名著。被誉为世界第一部国家药典性质的《唐本草》编撰时新增药物只有114种,而《本草拾遗》载药数比《唐本草》的新增药要多6倍。该书收罗广博,内容丰富,学术价值很大,世人对之评价很高,用明代李时珍的话来说:“藏器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
首先,他是为祭祀炎、黄老祖宗而来。南岳是中华五座圣山之一,据史志记载,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等三皇五帝曾传道授业于南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陈藏器到南岳,是为寻根之旅。其次,他到南岳深入研究“茶疗”之术。陈藏器在南岳涧垅紫盖院周围广种茶树、香榧,不断研制、调配“茶疗”之方。其...
陈藏器(约687—757年),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唐代中药学家。开元年间(713年至741年间),任京兆府三原县尉。以为《神农本草经》虽有陶(弘景)、苏(敬)补集诸说,但遗逸尚多,因汇集前人遗漏的药物,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撰《本草拾遗》10卷(今佚)。
陈藏器,唐代中药学家,生卒年约687—757年,浙江宁波人。在任京兆府三原县尉期间,他意识到《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记载仍有缺失,遂着手搜集前人遗漏的药物资料,于739年编撰《本草拾遗》10卷。此书以其内容丰富、剖析精准、纠正谬误、探索隐秘而著称,受到明代李时珍的高度评价。陈藏器自幼聪慧,8岁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