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夏秋时节,在得知陈翰章从小就是孝子,四代单传,成家之后尚未生儿育女后,便采取阴险毒辣的手段,逮捕了陈翰章的父亲和妻子,并严刑逼迫他们把陈翰章劝降回家,否则就杀了陈翰章全家。陈翰章为了民族独立的大业,面对敌人的罪恶企图,态度坚决地向父亲和妻子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劝父亲不要上鬼子的圈套,设法对付敌...
面对陈翰章的坚贞不屈,日军恼羞成怒。他们对陈翰章实施了残酷的刑讯逼供。但无论日军如何威逼利诱,陈翰章始终保持沉默,没有透露任何有关抗联的情报。最后,日军丧心病狂地对陈翰章实施了极其残忍的酷刑。他们剜去了陈翰章的双眼,割下了他的舌头。即便在这种极度痛苦的情况下,陈翰章依然没有屈服。他用最后的力气,...
陈翰章去世的时候,才27岁,没结婚,也没留下孩子。但陈凤英说起过,陈翰章可能在外面有后人,只是没公开。她记得自己四岁那年,有天晚上,有个女人自称是陈翰章的媳妇,怀着孕,还带着两个抗联的战士,突然就到了他们家。这位有了身孕的女士,迅速验证了自己的身份,然后把随身带着的武器和羊毛背心交给了同行的战...
陈翰章的牺牲是悲壮的,令人痛惜。1940年12月8日清晨,他和几名战士正在利用雪水煮麦子准备早餐时,突然遭到叛徒的出卖,日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为了保护四名女战士顺利撤退,陈翰章带领队员们与百倍于己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在接连击退敌人四五次后,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陈翰章孤身一人,依然坚持战斗,直到最后一刻。
中国的近代史,一部交织着屈辱与反抗的沉重篇章。在事变爆发后,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他们愿意为国家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用热血铸就了抵抗外敌的辉煌历史。其中,满族抗战名将陈翰章便是一位杰出的代表。他在年仅弱冠之时便投身于革命之中,英勇作战,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让日本侵略者对他恨之入骨。然而,不幸的...
据鄢成讲,陈家三代单传,到陈翰章这一代家中四个孩子,其中陈翰章与大姐、二姐为生母宫氏所生。宫氏去世后,陈父就迎娶了第二任妻子,也就是陈翰章的继母。继母没有生育,只有一个养女,就是陈凤英。陈翰章参军那年,他的两个姐姐都已嫁人,二姐不久病故,大姐因无法忍受日军的迫害,被迫与陈家划清了界限。因此,...
双方激战之后,陈翰章被重重包围。面对这位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敌人此时并不急抓捕他。陈翰章是一个人才、在东北具有极高的影响力,若是能让陈翰章投降,那再好不过。敌人提出优厚条件,希求陈翰章接受。其实这并不是陈翰章第一次被招降,早在五年前,敌人就用更为"残忍"的手段,让陈翰章屈服。陈...
在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抗联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一部分人转入苏联境内,但陈翰章指挥部队仍继续在敦化、宁安一线战斗。陈翰章陈翰章率部在强大的敌人中间往来穿插,运用灵活的战略战术消灭日寇,减少牺牲。“期间,陈翰章在战斗中腿部受伤,因为没有消炎药,伤口发炎化脓,他就用一根小木棍把布条捅进伤口里,咬着牙来回拉动布条,把...
陈翰章的抗日生涯 这一叛变导致杨靖宇和多位抗日将领,包括陈翰章,惨遭杀害。陈翰章的家人多年来一直在寻找他的遗骸。下面让我们了解背后的故事。1913年,陈翰章出生于吉林敦化的一个农民家庭。尽管家境简朴,父母仍寄予他厚望。陈翰章自小聪明,成绩优异,并在十四岁时通过私塾教员考试。17岁时,他在敖东中学毕业,获...
历史学者马晓光在《抗日战争研究》里讲道:“陈翰章将军牺牲这事,属于东北抗联历史里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它不仅揭示了敌后战争中的残酷现实,还凸显了革命斗争中思想建设和组织纪律的关键作用了。”这一评价阐明了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革命队伍既要争取军事上的胜利,又需在内部思想上保持统一,这个时候在信念上也得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