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中科院院士、我国湿法冶金学科的奠基人——陈家镛。1922年2月17日,陈家镛出生,今天是其百年冥诞。心怀科技报国梦想 陈家镛192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金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25年为了躲避战乱,举家搬至成都市区青龙街的祖屋居住,陈家镛在离家不远的成都县立高等小学和成都县立中学校(现成都七中)度过了十二载...
陈家镛在回国前收到了享誉世界的著名冶金学家叶渚沛先生的来信,邀请他到正在筹建的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以下简称“化工冶金所”,2001年更名为“过程工程研究所”)工作。陈家镛在上大学时早已耳闻叶先生大名,于是欣然接受其邀请,加入化工...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政昌在回忆与陈家镛相识时表示,先生平易近人,具有“大家”风范。“他的科学研究思想和方法深深地影响了后辈,他一生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爱国胸怀,是后辈学习的榜样。”陈家镛的学生、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卢立柱说:“在我多年的科研和开发中始终得到先生的教诲,让我品尝着成功时的滋味;在我探索...
陈家镛内心深处有一股“狠劲”。1956年8月,正当陈家镛夫妇和两个女儿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和条件毅然决定回国,即将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回到祖国之前,他收到著名冶金学家叶渚沛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邀请他回国后到正在筹办的化工冶金所工作,主要是做冶金反应动力学研究。1955年,陈家镛夫妇与两个女儿在美国照的全家福。
陈家镛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他在中国现代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其著作中,他通常以客观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用扎实的历史研究和丰富的学识提供有力证据和见解。陈家镛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还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他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
陈家镛,一位杰出的化学工程学家和冶金学家,为我国湿法冶金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致力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长期致力于艰苦卓绝的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陈家镛出生于四川成都金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便怀揣着科技报国的梦想。在父亲的期望下,他...
面对日本的军事侵略和工业品倾销,陈家镛在小学五年级时便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奋斗。他在冶金技术上独树一帜,勇于创新,为我国冶金效率的提升做出了显著贡献。作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他不仅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更在学生心中树立了平易近人的形象,以循循善诱的方式传授知识,从不厌倦。陈家镛是我国湿法冶金...
陈家镛进行冶金研究的同时,也从自己擅长的化学工程视角来观察,视野更开阔,眼光更深邃,提出将化学反应工程与湿法冶金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化工技术的飞跃,为我国回收金、银、铜、镍、钴等有色金属做出巨大贡献,创造了极高价值。投身科研数十载,陈家镛院士不仅为我国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更是一位育人名师。
人物简介:陈家镛(1922年2月17日-2019年8月26日),生于四川省金堂县,中国著名的湿法冶金学家、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1951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尔班纳-香槟校园)化工系博士学位。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伊利诺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并在杜邦公司的研究所任研究工程师。1956年回国任中...
陈家镛 (1922年~2019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和化学 工程学科开拓者 乱,全家搬至成都市的祖屋居住,在那里度过了十二载光阴。后来陈家镛曾回忆说,“我从上小学五年级开始,面对日本的 北 京时间2017年2月15日,中国与以色列合作的微重力化工科学实验卫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