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无私、谦逊的陈奇涵,毛主席微微点点头,不过,在毛主席坚持下,授衔委员会最后还是授予陈奇涵上将军衔,他也是自我国授衔以来,唯一一个上将军事法院院长。二、陈奇涵和三位元帅搭档 仔细翻阅历史资料可以知道,毛主席之所以坚持授予陈奇涵同志上将军衔,这不是他有私心,而是因为陈奇涵值得上将军衔。首先,从资历来说,...
1928年6月,陈奇涵特派康子文去井冈山找红军,与毛泽东取得联系。康子文在井冈山找到毛泽东后,带回毛泽东关于“发展党组织、宣传群众和建立地方革命武装”的指示。根据毛泽东的这一指示,同年冬天,陈奇涵同兴国县委一起部署夺取兴国县城的暴动。暴动成功后,杀了贪官污吏,分了官仓积谷,收缴了商团三百多支枪。1929...
陈奇涵也从秘书手里收到了一封空白的委任状,据秘书汇报,这是罗荣桓让他交给陈奇涵的,填好后会重新返回给中央的评衔委员会。陈奇涵拿着委任状思考了很久,他想起了过去那些和他并肩作战却没能活着看到革命胜利的战友,他犹豫了半天最后在委任状上写下中将两个大字,这是陈奇涵对自己革命功绩的自评。评衔委员会收...
1955年,中央军委决定举行大授衔,并鼓励广大军事干部自报军衔、毛遂自荐。陈奇涵觉得自己战功较少,仅仅只是革命资历稍长一些,所以低调的申报了一个“中将”。但中央军委却认为他曾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仅授予中将显然不合适,于是便将他升格为上将。1958年,陈奇涵出任最高法副院长、兼军事法院院长,任期...
毛泽东称赞陈奇涵是“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1897年8月24日,陈奇涵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一个农民家庭,1916年毕业于赣州省立第四中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奇涵投笔从戎,考入护国第二军讲武堂学习。此后,他先后参加了反袁斗争和反对军阀陆荣廷、平息广州商团叛乱、保卫孙中山非常大总统的广州政权等战斗。1921...
陈奇涵认为,“党是工人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马列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马列主义的党,必须领导一切,而且能够领导一切。法院组织的原则和制度,是我们党的政策的具体体现,是为了审判工作的公平合理而定的。” 在办案工作中,陈奇涵坚持实事求是。他提出“合法...
看到家乡如今已经是物是人非,物转星移,陈奇涵不由得陷入沉思……陈奇涵,字圣涯,小名组福,出生于坝南村一个普通的客家农民家中。父亲陈清楷是一个农民,还在当地的蒙童馆教书,后来又开了一家手工作坊式小米店“聚隆昌号”。母亲杨德秀,是赣南非常典型的贤妻良母的客家女性,先后生了13个子女,尤其是陈奇涵...
在1955年授衔之前,军委的同志找到了时任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的陈奇涵,让他自己填写军衔,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二话不说写下了“中将”二字,可不少人得知之后感到不解。那高了还是低了,他最终被授予什么军衔呢?投笔从戎 1897年,陈奇涵出生在江西兴国的一户农民家庭,要知道这个当时只有23万人口的小县城,足足走...
陈奇涵,陈奇涵(1897年-1981年),号圣涯,江西兴国县坝南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赣州府中学堂毕业后,投笔从戎,入护国第二军讲武堂学习。历任赣军排长、连长、代营长。其间,他追随孙中山,先后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和镇压商团叛乱的战斗。1925年初进入黄埔军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