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复(陈正凡,1972—),本名正凡,成年後改名复,宜兰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曾任宜兰大学博雅教育中心主任,现任东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1972年3月生于台湾台北市,先辈祖籍福建省南平县,後世居于福建省福州市,华人本土社会科学的学者,擅写诗文,倡导与实践心学来复兴中华文化,台湾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与硕士,...
1932年8月10日下午,陈复离家外出,他在东山署前路登上公共汽车后,立刻受到广州警察局两名侦缉驾车跟踪,在广州仓边路路口下车时被侦缉人员抓捕并立即押进市警察局。当晚11时,警察局长梁子光执行反动当局的指意,把陈复秘密押运至河南南石头"...
话剧《陈复》以陈树人在儿子陈复牺牲后悲痛写下的《哭子复》诗八首为线索,通过插叙的叙事手法将陈复短暂而充满光辉的生命历程进行串联,演绎他从成长求学到投身革命运动,再到历经磨难、为信仰献身的革命岁月。在舞台上,陈复的故事最早以红色短剧《哭子复》的形式亮相。2024年3月,以陈复革命事迹为题材的情景剧...
原创红色话剧《陈复》将于3月4日至6日在广东艺术剧院再度上演 此次上演为打磨一新的2.0版本,父子情与谍战戏尤为值得期待 ■演出海报。英雄花开英雄城。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海珠区委宣传部、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原创红色话剧《陈复》,将于3月4日至6日在广东艺术剧院再度上演。这是话剧《陈复...
陈复(1893~ )黄埔军校战术教官。别号孔熙,又名控西,江苏海门人。人物生平 南京陆军第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科毕业。1924年夏到广州,任黄埔军校上战术教官、少校战术教官。1925年任军校入伍生总队第二大队中校大队长,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党部第一届执行委员。1926年随军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一...
陈复烈士墓[Chénfù Lièshìmù] 位于海珠区昌岗街道辖内。陈复同志于 1932 年逝世,陈树人收葬其遗体于自己作画及休憩之所的“息园”内,后遭国民党当局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复烈士的遗骨由市人民政府迁葬于银河公墓,原来的茔墓和“复思亭”重新修复,并加建了墓园门楼,由聂荣臻同志题名为“陈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罗薇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近日,原创红色话剧《陈复》在广东艺术剧院首演。该剧旨在通过演绎革命烈士陈复短暂而光辉热血的人生历程,弘扬坚定理想信念,为革命事业踔厉奋发的英雄精神。话剧《陈复》剧照。主办方供图 《陈复》以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陈树人在儿子陈复牺牲后悲愤写下的《...
信息时报讯(记者 蔡慕嘉)英雄花开英雄城,英雄城育英雄人。3月4日~6日,红色话剧《陈复》载誉归来,在广东艺术剧院盛大上演。该剧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中共广州市海珠区委宣传部、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也是“英雄花开英雄城”2025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的重磅剧目。
1919年,陈复曾入读南武中学(今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362号广州市南武中学)。1932年8月10日,陈复不幸被捕后英勇就义,年仅25岁。陈树人得知陈复牺牲噩耗,悲痛万分,写下感人至深的《哭子复》诗八首,一句“革命至情能似此,已非吾子是吾师”流传甚广。活动以师生们受赠书籍《志在复兴》结束,直至纪念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