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智医陈士铎引火汤原方 李时珍智医 陈士铎所创之引火汤,原方组成为:熟地黄三两,麦冬一两,巴戟天一两,五味子二钱。此方出自其著作《辨证录》,有滋阴降火、引火归元之效。熟地黄为君,大补其肾水;麦冬、五味子为佐,重滋其肺余,金水相资,水旺足以制火;又加入巴戟天之温,则水火既济,水火同趋,而共安于...
李可对引火归原治疗,喜用傅青主之引火汤,原方组成为: 熟地90g,巴戟、天冬、麦冬各30g,茯苓15-20g,五味子6g,主治阴虚乳蛾。出处引火汤原用于咽喉肿痛属阴蛾者。 陈士铎《辨证奇闻》卷三“咽喉门”载:“咽喉肿痛,日轻夜重,亦成蛾如阳症,但不甚痛,自觉咽喉燥极,水咽少...
3. 服药引火汤后多数会出现腹中肠鸣、腹泻褐色稀烂便或水样便,此为药物起效,虚火得以下引归位的表现,无需紧张; 4. 小儿服用本方无需调整方药,仅煲好后减少每次的服用量即可; 5. 本方仅能引火下行归原,并不能健运脾胃,除“上火”之根,故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复杂病人仅能处理第一层,彻...
“引火汤”源自清代名医陈士铎的《辨证录》,辜崇山所编撰的《身验良方》中收录之,并有所发挥。书中提到:“(引火汤)治阳虚火动,火不归原,或元气素虚,火炎肺燥,微肿微疼,微红色淡,或咳吐痰涎,呼吸不利,舌苔白滑或黑而润,唇裂齿黑,脉洪数无力,或沉细而虚,皆阴证也”。本方由熟地60g,巴戟30g,茯苓15g...
陈士铎的方据说效果很好,但是我妈妈牙齿浮动、咽喉不利,试过几次引火汤,原方原剂量,无效。后面想用生水归元散治疗慢阻肺,就不敢试了。陈士铎:喘症之有虚实也。喘症遇风而发此实邪也,可散邪而病辄愈。其症喉作水鸡声,喘必抬肩,气闷欲死,视其势若重而其症实轻,盖外感之病而非内伤之患也,方用射干止喘...
回答:问题分析: 你说的情况,中医认为是肾虚、虚火旺盛,出现了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由于是平时素体有肾阴虚,阴虚不能制阳,火热旺盛,热扰神明,所以出现了牙齿疼痛、失眠多梦、咽干口干、口舌生疮等情况。 意见建议: 对于本病的治疗,需采用补肾阴、引火归元的药物如知柏地黄丸加干姜、肉桂等有可能会逐渐...
导读:引火汤出自陈士铎《辨证录》,由熟地、巴戟天、茯苓、麦冬、五味子组成,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常添油桂一味,引火归元。傅青主方多加天冬,方为熟地 90g,巴戟、天冬、麦冬各30g,茯苓15-20g,五味子6g)。以下为大医李可的几个案例: 一、倒经衄血 ...
引火汤 1出处 陈士铎(清朝医学家)《辨证录》 2组成 熟地90巴戟天30 茯苓 15麦冬30北五味6 水煎服。 3方义 方用熟地为君,大补其肾水,麦冬、五味为佐,重滋其肺余,金水相资,子母原有滂沱之乐,水旺足以制火矣。又加入巴戟之温,则水火既济,水趋下,而火已有不得不随之...
导读:引火汤,出自清·陈士铎《辨证录·咽喉痛门》,具有滋阴补水,引火归元之效,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抑郁症、癔病、失眠、瘿瘤、痤疮、咽喉肿痛、眩晕、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属阴虚火旺者。 方歌 辩证奇闻引火汤,地黄巴戟五味尝,更加茯苓麦...
I导读:引火汤出自清朝陈士铎《辨证录》,由熟地、巴戟天、茯苓、麦冬、五味子组成,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常添油桂一味,引火归元。(编辑/宁佳佳) 引火汤医案三则 作者/李可 一、倒经衄血 翟三妞,18岁,粮站家属。1983年5月8日,经前鼻衄5月,自觉面部轰轰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