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碧”为字,陈佩秋一生的从艺之路,恰如这一抹柔韧的绿,虚怀若谷,毕生求索。 正是在“新”和“难”的不懈艺术追求之中,在古今中外的上下求索之中,在老而弥健的身体力行之中,陈佩秋方能在人生的晚境,开创出彩墨结合的青绿山水新风,进一步发展、弘扬古典高华的大雅正声。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 设为首页...
陈佩秋国画作品赏析 陈佩秋(1923年2月14日-2020年6月26日),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美术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出生于河南南阳,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陈佩秋的字健碧,室名秋兰室、高华阁、截玉轩,都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陈佩秋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担任兼...
陈佩秋:中国老早就开始用这种思想作画,那是不是要把我们的思想统统都换掉,学西方的才对呢?所以这就要讨论。 陈佩秋绘画 张公者:您怎样看待解放后提出的美术教育的“中西融合”? 陈佩秋:那个是实验教学,没有办法。我们中国画有造型基础,南齐时就提出绘画六法,这是既科学又精炼。“应物象形”讲的是造型基础,...
陈佩秋,女,1922年12月出生,河南南阳人,字健碧,室名秋兰室、高华阁、截玉轩。陈佩秋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杂志顾问、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上海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上海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西泠印社理事,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的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陈佩秋先生在花鸟、山水...
陈佩秋早期以山水为起点,在传统山水画的领域中不断探索。她深入研究古人的绘画技法,从宋元绘画中汲取精华,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川的壮丽与秀美。她的山水画作,既有宋人的遒劲艳丽,又有明清文人画的墨韵雅致,展现出深厚的传统底蕴。然而,陈佩秋并未满足于对传统的继承。上世纪50年代后,她专攻花鸟,开创出一片...
怀念陈佩秋:学无止境,无负芳华 陈佩秋(1922年-2020年) 今天凌晨3点,著名中国书画大师陈佩秋在上海中山医院逝世,享年99岁。陈佩秋之子谢定伟发布讣告称,母亲的意外辞世实属突然,而且“弥留之际没有留下什么遗言。”据介绍,年初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陈佩秋就闭门不出,也不接待任何宾客了,近期身体状况良好,隔三...
大家都知道,陈佩秋先生以画出名,实际上他的字也很不错。“书画同源”,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强调对线条和笔墨的控制,都是通过线条和笔墨的变化,来表达或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陈佩秋先生画作 陈佩秋书法 陈佩秋的字丝毫不逊于男子,特别是草书,飘逸洒脱,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感觉。曾经有一...
陈佩秋先生 6月26日凌晨3时,书画家陈佩秋先生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陈佩秋,字健碧,海上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半个多世纪来,陈佩秋先生在花鸟、山水、工笔画、书法等领域成就斐然,常被誉有“卧枕宋元、融汇中西”的大家风范。她早年以山水为起点,20世纪50年代后专攻花鸟,画风浓丽秀美,格调委婉含蓄。20世纪90...
—陈佩秋 陈佩秋,上海中国画院专职画师,当代女画家中的杰出代表。陈佩秋早年毕业于国立艺专,接受过系统的现代美术教育,国画西画皆精皆能,先生擅长的还是中国画,她以山水、花鸟见长,有工有写。陈佩秋绘画上最大的特点是用色,洋气而厚重,画里常常透露出一股浓烈的西画味。陈佩秋作品欣赏 ...
新中国成立以后,陈佩秋来到上海市文管会工作。在文管会,她有机会一睹历代画坛名家的大作,如鱼得水。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陈佩秋成为上海画院最年轻的画师。两年后,她以一幅《天目山杜鹃》获上海市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和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二等奖,确立了在画坛的地位。 上个世纪80年代后,陈佩秋走出国门,逛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