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和高度的责任感,陆宝麟发现是当地居民水缸里的“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导致了登革热的暴发流行,随后他提出了防治办法,有效控制了登革热的流行。 1988年4月6日,陆宝麟在海南岛检查登革热传播媒介及伊蚊孳生的水缸 从上世纪80年代起,...
中新网4月19日电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医学昆虫学家、军事医学科学院一级研究员陆宝麟,因病医治无效,于4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据新华网报道,陆宝麟是江苏常熟人,早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生物系,先后在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北京农业大学任职,1952年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1980年当选为中国...
陆宝麟先生是一位专注于中国蚊虫研究的杰出人物。他一生致力于系统的探索,关注点集中在蚊虫的分类区系、生态习性、疾病传播机制以及蚊虫的综合管理等领域。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深化了中国蚊科昆虫分类学的研究,并在实际操作中成功实施了媒介蚊虫的控制策略,这无疑是对科学界的巨大贡献。陆宝麟不仅在学术上表现...
陆宝麟在1934年的东吴大学读书期间,深受刘承钊、陆近仁等教授的影响,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心毕业后投身生物科学研究。1939年,他考入昆明的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在刘崇乐教授的指导下专攻昆虫学,特别是水生昆虫生态学。1941年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后,他在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开始了对蚊虫的深入研究,尤其...
陆宝麟 /Lu Baolin/ 最后更新2023-09-06 浏览100次 (1916-06-19~2004-04-09) 中国昆虫学家。 英文名称 Lu Baolin 出生日期 1916-06-19 去世日期 2004-04-09 出生地点 江苏常熟 去世地点 北京
陆宝麟 2913人看过 ScholarID:CN-BL732M1J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被引频次 2175 成果数 203 H指数 24 G指数 39领域: 基础医学 期刊 93.1% 会议 5.9% 专著 0% 其它 1% 总计 203篇 2002年成果数35 2012年被引量178 全部年份 全部类型 全部作者 按时间降序 init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1959年,陆宝麟向彭德怀同志作工作汇报 陆宝麟,1916年生于江苏省常熟县白茆镇(现属古里镇)一个书香家庭,他的二哥陆近仁是中国近代昆虫学及昆虫学教育的奠基人之一。1934年陆宝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吴大学,受时任东吴大学生物系教授陆近仁的影响,陆宝麟选择了生物系。从此,陆宝麟同生物学研究,尤其是与昆虫类研究结下了一...
陆宝麟在科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在蚊虫研究方面。他与团队共同编写了《中国蚊科志》,这部80余万字、配有2000余幅插图的巨著,详细记录了中国蚊科16属300余种(亚种)的分类鉴定、区系分布等,成为中国蚊虫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他引入细胞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新技术,对蚊虫亲缘种分类进行了酶分类学...
陆宝麟,一个在医学昆虫学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人物,他的英文名曾被记为Luh Pao-lin。他是一位致力于中国蚊虫研究的专家,长达五十个年头的辛勤工作使他的贡献卓著。在他的研究领域中,陆宝麟尤为专注于中国蚊虫的分类区系,对这些昆虫的生态习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他关注的焦点不仅限于学术研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