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洋壳:特指构成洋底的地壳。2. 陆壳:主要表现为大陆、大陆边缘海以及较小的浅海。二、组成差异 1. 洋壳组成:- 海洋地壳相对较薄,主要由沉积层和硅镁层(厚度约5-6公里)组成,平均密度为3.0克/立方厘米。- 大致将大洋型地壳自上而下分为四层:- 松散沉积物,厚度不一,洋中脊附近较薄...
陆壳:多为双层结构,由玄武质层(相当于硅镁层)之上的很厚的沉积岩层和花岗质岩层(相当于硅铝层)组成。洋壳:结构较为均一,自上而下由沉积层和硅镁层组成,缺失硅铝层。密度差异:陆壳:密度相对较低(未给出具体数值,但通常低于洋壳)。洋壳:平均密度为3.0克每立方厘米,相对较高。分布...
陆壳的密度相对较小,因此其上的重力加速度也较小。 洋壳的密度较大,导致其上的重力加速度也相对较大。 地热流: 陆壳的地热流值通常较低,因为陆壳中的岩石导热性能较差且厚度较大。 洋壳的地热流值较高,因为洋壳较薄且下方的软流圈能够更有效地传递热量。 综上所述,陆壳和洋壳在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形成过程...
答:(1)洋壳主要由玄武岩质及超镁铁岩石组成,而陆壳则以巨厚花岗岩质层为特点。对洋壳和陆壳岩石标本的化学分析表明,陆壳比洋壳多Si,K,少Fe,Mg和Ca。地球化学特性上,洋壳比陆壳低硅、碱,高铁、镁。 (2)标准洋壳总厚度仅7km左右,而大陆型地壳平均厚度约35km,两者相差5倍之多。陆壳不但上覆较厚(15~20km...
陆壳:位于大陆,占地壳面积的1/3,其厚度大,平均35km,高山区可达60~70km。成分接近中性火山岩,其下层为深变质岩,表层多沉积岩;通常认为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陆壳形成年代老,内部构造复杂。 洋壳:位于大洋底,占地壳面积的2/3;其厚度一般小于5-10km,平均7-8km,由玄武岩组成,表层有不厚的沉积物。通常认为由...
1. 洋壳与陆壳的差异首先体现在形成环境和物质成分上。洋壳是指覆盖地球表面的海洋岩石壳层,主要由含有钙、镁、铁、铝等元素的基性、超基性岩组成。这些岩石在海底不断增生,因此密度相对较小。2. 陆壳则是指地球表面陆地上的岩石壳层。它不仅相对洋壳更厚,密度也更大。陆壳的构成成分具有一定的变化...
一、性质不同 - 洋壳:构成洋底的地壳。- 陆壳:主要表现为大陆、大陆边缘海以及较小的浅海。二、组成不同 - 洋壳组成:海洋地壳非常薄,由沉积层和硅镁层(5-6km)组成,平均密度为3.0g/cm³。大洋型地壳从上到下分为4层:1. 松散沉积物厚度变化大,平均厚度约为300米,在洋中脊附近...
首先,陆壳,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站的这个地面,它是地球上比较厚的部分,平均厚度大概在30公里左右。想想看,30公里!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就像你把一堆书堆起来,书本的高度都能达到楼顶。陆壳上有山,有河,还有我们人类的家园,各种生命在这里繁衍生息,真是热闹非凡。就像一场大型聚会,大家都在这里欢聚一堂。 2.2洋壳...
洋壳和陆壳的区别 1、性质不同。洋壳:为构成洋底的地壳;陆壳:主要表现为大陆、大陆边缘海以及较小的浅海。2、组成不同。洋壳组成:海洋地壳非常薄。由沉积层和硅镁层(5-6km)组成,平均密度为3.0可/立方厘米。一般把大洋型地壳从上到下分为4层:松散沉积物厚度不同,平均厚度约为300米,在洋中脊附近难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