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人用量:通常建议的每日用量为3到15克,这是指已经经过炮制的附子,比如黑顺片或白附片。这些炮制品在中医临床中最为常见。 2.儿童和老年人用量:对于儿童、老年人或体质虚弱者,用量可能需要进一步减少,具体情况需根据个体差异由专业中医师调整。 3.炮制过程:生附子未经炮制含有较强的毒性,而经过正确的炮制,如久...
病情分析:附子的常规用量一般为3-15克,然而使用时需特别注意其毒性并严格控制剂量。以下几点详细说明: 1.通常情况下,炮制后的附子每日用量为3-9克,这一剂量足以发挥药效而不至于引发严重副作用。 2.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治疗寒湿痹痛等症状,医师可能会酌情增加至15克,但须由专业中医师指导,并严密监控患者反应。
附子的用量是3克至15克,具体使用需遵医嘱。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是一种中药。附子有毒,需先煎、久煎。 附子作为我们常用的一种中药,它归经归在心经、肾经和脾经,它的功效主要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具体如下: 1、附子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是回阳救逆第一要药。常与...
附子的用量是3克至15克,具体使用需遵医嘱。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是一种中药。附子有毒,需先煎、久煎。 附子作为我们常用的一种中药,它归经归在心经、肾经和脾经,它的功效主要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具体如下: 1、附子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是回阳救逆第一要药。常与...
附子的用量,一般每次煎服不到10克,但实际用量太少,达不到治疗的目的。附子的主要治疗方向是亡阳、虚脱、四肢寒冷,以及胸闷、心绞痛,然后是恶心、呕吐、胃寒,还有男性阳痿、女性宫寒等寒性疾患。国内也有大剂量使用附子的案例,前提是要先煎久煎,甚至1小时,去除附子的毒性,保留相关药物的热性。 附子副作用有什么 ...
病情分析:附子是一种中药,用量为3克至15克,需遵医嘱。附子是乌头的子根加工品,具有毒性,需要先煎、久煎。下面是附子的功效:1.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常与干姜、甘草、人参等同用,治疗手足厥冷、恶寒、腹痛等。2. 可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腰膝冷痛、夜尿频多等症,代表方如右归丸。可以治疗...
以现行《药典》附子用量(3~15 g)为参照 ①汉唐时期附子的最小用量较大,为6.9~13.8 g,其余时期的最小用量均在3 g上下波动。 ②附子历代最大用量变化较大,汉唐时期附子最大用量较大,至宋代有较明显下降,金元明时期最大用量仍不大,至清代最大用量恢复至与汉唐时期相近...
问题描述:附子的用量是多少 医生回答 干磊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中药附子的使用剂量一般为3~15g,具体使用需遵医嘱。其功效包括回阳救逆、散寒止痛、补火助阳等。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需先煎、久煎后再使用。附子主要用于亡阳虚脱、心阳不足、胸痹、肢冷脉微、虚寒吐泻、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