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八。主治中风,手臂不仁,口面喎僻。组成 附子、桂心各五两,细辛、防风、人参、干姜各六两。用法用量 上药治下筛。每服方寸匕,酒送下,一日三次。稍增之。主治 中风,手臂不仁,口面喎僻。方义 《千金方衍义》:附子复阳胜阴,佐桂、姜和营开痹,辛、防...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中对薏苡附子散用量的记载为:“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十枚(炮)。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据考证,汉代的一两相当于13.8 g左右,附子一枚中等大小的约为14.2 g,所以,运用薏苡附子散时应注意:薏苡仁与附子的用量比例应控制...
药方名称附子散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干姜(炮.一两) 防风(去叉.一两) 山茱萸(去核.一两) 细辛(一两) 山芋(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风眩,目痛耳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匕,空心温酒调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附子散 药方名称附子散 处方附子(炮...
附子散--《圣惠》卷十二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3分,白术1两,高良姜3分(锉),甘草2分(炙微赤,锉),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附子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圣惠方》卷三。主治肝中风,上攻头目眩晕,心惊悸闷,四肢筋脉拘急。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酸枣仁(微炒)半两,防风(去芦头)半两,羚羊角屑半两,人参(去芦头)三分,桂心半两,羌活半两,甘菊花一分,蔓荆子半两,白鲜皮半两,茯神三分,薯蓣三分,黄芩半两,...
附子散,中医方剂名。出自《类证活人书》卷十六。主治阴毒伤寒,及诸沉寒痼冷等阴盛阳虚之证。①《类证活人书》:阴毒伤寒,唇青面黑,身背强,四肢冷。②《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因服冷药过度,心腹胀满,昏沉不知人。③《普济方》:阴毒伤寒为病,手足冷,腰背强,头疼腹痛,或烦渴,精神恍惚,额与手背...
附子散--《圣惠》卷十二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白术1两,紫苏茎叶1两,木香半两,大腹皮半两(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急闷,心腹痞满,气逆,不思饮食。
【原文】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金匮胸痹) 【组成】薏苡仁12g制附子12g 【用法】上2味,共为细末,每日3次,每次服3g,白开水冲饮之。亦可水煎服。 【功效】温里散寒,除湿宣痹。 【主治】主证:胸痹,喘息咳唾,胸背彻痛,短气,形寒,四末厥冷,筋脉拘急,舌质淡,...
附子散--《圣惠》卷十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1两,麻黄1两(去根节),茯神1两,汉防己1两半,黄芩1两半,甘草1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枳壳2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中风,四肢不举,言语謇涩,烦疼壮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