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阿巴泰的真实想法是,他觉得自己出席宴会却坐在小贝勒之列,实在是太丢脸了。皇太极得知阿巴泰的真实想法后,大为光火,他认为阿巴泰这是在蔑视诸子弟,不能再对他姑息宽容。于是,皇太极将阿巴泰的话转告给了诸贝勒,让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处理阿巴泰。在诸大贝勒的齐声斥责下,阿巴泰只好低头认罪,甘愿受罚。这一...
阿巴泰曾多次违旨。比如阿巴泰有一女长得楚楚动人,到了出嫁年龄,皇太极命将她嫁给外藩蒙古,阿巴泰执意不肯。皇太极不好强迫,又令嫁给本国大臣,阿巴泰仍不从命。清朝有一项恪守了几百年的老规矩:宗室王公子女婚配,不得由父母自作主张,而必须由皇帝或皇太后(如慈禧太后执政时...
皇太极初封的亲王和郡王,都是嫡出的兄弟或子侄,没一个例外。例如阿巴泰的弟弟多铎,虽然才23岁,战功根本比不上阿巴泰,但因为是大福晋的儿子,硬是直接被封为亲王。理由居然是“虽无大功于国家,以父皇太祖之少子封为和硕豫亲王”。这么明显的偏袒,简直就是在当面嘲讽阿巴泰他们,真是让人感到不平。看看年过半百...
铁帽子王,听起来像是很牛的称号。但在清朝,这可是最顶级的会员卡。阿巴泰战功彪炳,愣是与这个荣誉失之交臂。为啥?还不是因为"娘不够格"!讽刺的是,阿巴泰最后还进了盛京贤王祠。一些混子铁帽子王连这个殊荣都没有。这特么就是清朝版"法外狂徒"的生存法则啊!如果重生,阿巴泰估计得问候一下当年那些只会躲...
在清朝初期众多宗室将领里,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作为侧室所出,堪称最勇猛的军事统帅之一。其家族成员同样战功卓著,从儿子到孙子辈均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这使得阿巴泰家族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宗室军事贵族集团。阿巴泰的母亲虽为努尔哈赤的侧室,但其地位仅低于正室福晋。凭借这一优势,阿巴泰在年幼时便获得统领牛录...
爱新觉罗·阿巴泰(1589-1646),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宗室将领,开国元勋。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七子,母亲是侧妃伊尔根觉罗氏。阿巴泰最初被授予台吉,在天命十一年(1626年)被封为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他被封为多罗饶余贝勒,“饶余”的满文意为“富裕的,富饶的”。顺治元年(1644年),他晋升为郡王。顺治三年(1646年...
爱新觉罗·阿巴泰的生平如下:早年经历:爱新觉罗·阿巴泰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七子,明万历三十九年初授台吉,早期参与征讨东海窝集部乌尔固辰、穆梭二路,展现出军事才能。天命年间战功:后金天命八年,阿巴泰同德格类征扎鲁特部,追斩昂安;天命十年,与三贝勒莽古尔泰援科尔沁部,拒察哈尔林丹汗,成功解...
阿巴泰,这个名字在清朝历史上并不陌生,然而他的命运却充满了遗憾。作为努尔哈赤的儿子,他本应拥有高贵的地位和荣耀,然而在盛京贤王祠中,却没有得到与他同父异母兄弟那样的待遇,甚至无缘被封为铁帽子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难道仅仅因为他并非努尔哈赤的嫡子,就注定要黯然失色?尴尬的身份:侧...
1627年,皇太极在沈阳设宴,贝勒阿巴泰说自己没有合适的衣服,不去参加宴会。皇太极很不高兴,召开八旗议事会,商讨阿巴泰的罪过。阿巴泰,努尔哈赤第七子,皇太极的兄长,满洲八旗名将,骁勇善战。征战一生,阿巴泰立下赫赫战功,却喜欢发牢骚,经常被皇太极训斥。但是,阿巴泰并未被重罚,比代善、阿敏、莽古尔泰、阿济格...
第一集:阿巴泰的出生与早年征战 在公元前3世纪的广袤草原上,匈奴部落的生活充满了挑战与机遇。阳光洒在一片绿草如茵的土地上,远处的山脉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新鲜的草香。正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日子里,阿巴泰降生于匈奴的一个小部落。1. 出生与童年 阿巴泰的母亲阿丽娜在一次部落集会上为他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