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动物的阴茎骨形态、大小差异巨大。例如,夜猴类的一种阴茎骨长 16 毫米(体重 0.7 公斤),猕猴的阴茎骨长 11 毫米(体重 7.2 公斤),而体型庞大的大猩猩阴茎骨长 12 毫米(体重 142 公斤)。在一些动物中,阴茎骨的长度更是令人惊叹,如在海象身上,阴茎骨可以达到 2 英尺(约合 60 厘米)长。阴茎...
部分动物的阴茎骨呈钩状或带有倒刺,例如猫的生殖器。这种结构在交配时,可以刮除上一任雄性留下的精子,防止其他雄性靠近,从而确保自身基因的延续。同时,阴茎骨也有助于雄性在交配过程中更好地控制雌性。一般来说,需要长时间交配的雄性动物,阴茎骨往往更长。动物界没有像人类这样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也不存在伦...
Matilda Brindle和Kit Opie在发表于《皇家学会报告B》上的研究中提到,阴茎骨的首次出现晚于有胎盘和无胎盘哺乳动物分化之后(约1.45亿年前),但是早于灵长目动物和食肉目动物最近的共同祖先出现之前(约9500万年前)。也就是说,灵长目动物和食肉目动物的共同祖先有阴茎骨。 因此,没有阴茎骨的动物,一定是在演化过程中...
Kit Opie和伦敦大学学院的Matilda Brindle合作进行的研究发现,在整个灵长类动物的进化史中,拥有阴茎骨似乎与更长时间的交配活动有关。 一般而言,动物的交配时间如果超过三分钟,阴茎骨便得以保留。而人类的祖先则不然,其交配时间不足两分钟,...
人类为何失去了阴茎骨? 观察我们灵长类的近亲,可以明显看出人类的阴茎骨是在进化过程中消失的。导致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如下。 人类的交配时间相对较短。与其他灵长类相比,人类的插入式交配时间较短,而研究显示,有阴茎骨的物种往往与更...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阴茎骨对于大多数保留它的哺乳动物而言,优势十分显著。在动物的世界里,生存与繁衍是两大核心主题。为了更好地完成繁衍后代这一使命,阴茎骨的存在意义非凡。以我们常见的猫狗为例,它们在发情期时,阴茎骨能够帮助它们迅速进入交配状态,大大提升交配的效率。在自然界中,时间就是生命,尤其是对于...
事实上,种种迹象表明,人类在进化的长河中逐渐失去了这一特殊骨头。在胎盘哺乳动物中,生殖骨极为普遍,尤其是在食肉动物群体里几乎 “标配”。再者,人类的类人猿近亲均拥有生殖骨,这表明生殖骨在灵长类动物中原本广泛存在。2016 年,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学报 B》的一项研究,深入剖析了生殖骨在哺乳动物中的进化...
阴茎骨,简单地说,就是雄性动物生殖器官上的一根骨头。然而,只有部分哺乳类动物才拥有阴茎骨。阴茎骨与身体内的其他骨骼没有相连,完全独立存在于雄性生殖器官的顶端。从外观上很难判断一个动物是否拥有阴茎骨。根据物种的体重不同,阴茎骨的大小也有所差异,但总体上相差不多。例如,体重为7.2公斤的猕猴的阴茎骨...
阴茎骨(baculum)指某些哺乳动物阴茎内之骨骼,乃是不与身体其他骨骼相连之异型骨骼。 见于所有食虫动物(如地鼠、豪猪)、蝙蝠.,也见于翼手类、须鲸类、肉食类和猿猴类等动物。交配时阴茎骨可使阴茎保持持续的直挺状态。换句话说,有了阴茎骨,就不存在勃起功能障碍的问题了,用的时候伸出来,用完了再藏起来,方便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