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南沙参二钱,白术二钱(土炒),茯苓一钱,山药一钱五分,白扁豆二钱(炒),陈皮一钱,甘草五分,茵陈二分,栀子五分,白芍一钱(炒),苡仁三钱,谷芽三钱(炒)。 用法:水煎服。 7.导黄汤 来源:《医醇剩义》卷三。 主治:胃火炽盛,湿热熏蒸而致阳黄、面目发黄,口燥而渴,...
阳黄的主要病机是湿热,包括肝经湿热和肝胆湿热。 阳黄多由湿热引起,患者皮肤发黄、黄疸明亮,可出现热发作症状,如口渴、手脚发热、大便干涩、口苦等。此外,阳气不足也可能导致阳黄,如脾阳虚或肾阳虚,阳气功能不足、下降,出现寒邪或者寒湿阻滞,可出现身体倦怠、四肢恶寒、怕冷、大便稀溏等症状。 治疗阳黄常用茵陈蒿汤、...
阳黄病证简述由于肝细胞发炎不能摄取血中的间接胆红素加以处理使其变成直接胆红素加之肝细胞内溶酶体释出葡萄糖醛酸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可部分重新分解成间接胆红素返回血中使血中间接胆红素增高如超过20mg则巩膜皮肤黄染 阳黄病证简述 阳黄,病症名。黄疸之属湿热者。见《伤寒微旨论》。《景岳全书·杂证谟》:“阳黄...
阳黄病因以湿热为主,且湿与热常有所偏盛。辨证当分清湿重于热还是热重于湿。(1)热重于湿: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发热烦渴,胁腹部胀满或疼痛,口干而苦,恶心欲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当清热利湿,佐以泻下,方用茵陈蒿汤加味。(2)湿重于热:身目俱黄,但不如热重者鲜明。头...
01.阳黄病的概述02.阳黄病的护理要点03.阳黄病的预防措施04.阳黄病的治疗方法 阳黄病的概述 病因 01 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 04 药物中毒:如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导致肝脏损伤 02 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05 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脏损伤 03 寄生虫感染:如血吸虫、肝吸虫等 ...
阳黄、阴黄、急黄虽性质不同,轻重有别,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阳黄若患者体质差,病邪重,黄疸日益加深,迅速出现热毒炽盛症状而转为急黄;阳黄也可因损伤脾阳,湿从寒化,转为阴黄;急黄若热毒炽盛,内陷心营,或大量出血,可出现肝肾阳气衰竭之候;阴黄久治不愈可转为积聚、鼓胀。
阳黄,是一种什么病?湿热兼表症状:黄疸初起,目白睛微黄或不明显,小便黄,脘腹满闷,不思饮食,伴有恶寒发热,头身重痛,乏力,舌苔黄腻,脉浮弦或弦数。治法:清热化湿,佐以解表。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甘露消毒丹。本方意在解除表邪,芳香化湿,清热解毒。二方中麻黄、薄荷辛散外邪,使邪从外解;连翘、黄芩清热...
【答案】:B 面色黄而虚浮,称为黄胖,多是脾气虚衰,湿邪内阻所致。如面、目、身俱黄,称为黄疸。其中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为阳黄,多属湿热;黄而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多属寒湿。
2.阳黄病程较短,消退较易;阳黄湿盛于热者,消退较慢,应防其迁延转为阴黄。急黄为阳黄的重症,湿热疫毒炽盛,病情重笃,常可危及生命,若救治得当,亦可转危为安。阴黄病程缠绵,收效较慢。总之黄疸以速退为顺,如《金匮要略》指出:"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者为难...
金匮解读黄疸分阳黄和阴黄以及病好标准 - 赤脚小道于20220711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77.0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