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维脉是奇经八脉之一。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重要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主要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维脉的"维"字,含有维系、维络的意思。阳维脉主要维系、联络三阳经。 阳维脉 - 交会腧穴 ...
阳交穴所处的位置,使其能够汇聚足少阳胆经的经气,并与阳维脉的阳气相互贯通。当阳维脉出现病症时,如阳维为病苦寒热,阳交穴可以作为经气深聚之处,迅速调动经气进行调节。阳交穴具有疏肝利胆、通经活络、温阳散寒的功效。此穴位能够调节阳气的运行,缓解因阳维脉失调引起的寒热往来等症状。同时,通过刺激阳交穴,可以...
阳维脉·阳维脉阳维起于诸阳之会,其脉发于足太阳金门穴,在足外踝下一寸五分。上外踝七寸会足少阳于阳交,为阳维之 。(在外踝上七寸,斜属二阳之间)循膝外廉,上髀厌,抵少腹侧,会足少阳于居 。(在章门下八寸,监骨上陷中)循胁肋,斜上肘上,会手阳明、手足太阳于臂 。(在肘上七寸,两筋罅陷中,肩...
阳维脉交会穴 阳维脉交会俞穴有:金门(膀胱经)、阳交(胆经)、臑俞(小肠经),天髎(三焦经),肩井(胆经)、头维(胃经)、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胆经)、风府、哑门(督脉)。 阳维脉上有16个交会穴,左右共计32个。点击上面蓝色穴位名,全面了解阳维脉上的交会穴。穴...
阳维脉,“奇经八脉”之一,“维”有维系联络之意,阳维脉有“维系”人身阳经的功能。阳维脉联络各阳经,与阴维脉共同起溢蓄气血的作用。其病变主要表现为发冷、发热、外感热病等表证。 阳维脉起于足跟外侧,向上经过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行到髋关节部,经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
病情分析:阴维脉和阳维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中的两条重要经络,主要作用在于调节全身的气血平衡以及协调十二正经。阴维脉与身体内部的阴液有关,而阳维脉则与外部的阳气相关。 1.阴维脉的走向与作用: 阴维脉起于足内踝上,沿着小腿内侧上行,经过大腿内侧,进入腹腔,通过胸部最终到达咽喉部。 其主要作用为联系和统领人体...
动而属阳,阳脉主之。癫静而属阴,阴脉主之。大抵二疾当取之四脉之穴,分其阴阳而已。王叔和曰∶诊得阳维脉浮者,暂起目眩,阳盛实者,苦肩息,洒洒如寒。诊得阴维脉沉大而实者,苦胸中痛,胁下支满,心痛。其脉如贯珠者,男子两胁下实,腰中痛;女子阴中痛,如有疮状。素问腰痛论曰∶阳维之脉,令人腰痛...
“奇经八脉”之一,“维”有维系联络之意,阳维脉有“维系”人身阳经的功能。 阳维脉联络各阳经,与阴维脉共同起溢蓄气血的作用。循行路线 阳维脉起于足太阳的金门穴,过外踝,向上与足少阳经并行,沿下肢外侧后缘上行,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肩,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
《中医药学名词(2004)》:阳维脉起于足跟外侧,向上经过外踝,与足少阳胆经并行,沿下肢外侧上行至髋部,经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至前额,再到项后,合于督脉 阳维病 《中国针灸学词典》:阳维发病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等表症。《难经·二十九难》:“阳维为病苦寒热。”或见腰痛。《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篇》:“阳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