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多年前,一代先哲王阳明在绍兴留下了阳明心学,500多年后,绍兴作为“王学圣地”,依然延续着这一条珍贵的文化血脉。 今天是王阳明先生诞辰552周年纪念日,2024阳明心学大会也在绍兴开幕,来自全国的阳明学研究专家及全国阳明史迹地、行迹地代表等40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
阳明心学反对程朱理学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认为“心外无理”“心即理”,天理自在人心,人只要自明本心,即可体察天理;而自明本心的办法,则是“破心中贼”“致良知”,也即把蒙蔽“良知”的物欲私意,通过“痛加刮磨”,以使“良知”重现光明;与此相应,心学自然强调“知行合一”,认为“良知”只有通过“...
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或引用王阳明的学说主张,强调要“像王阳明那样‘诚意正心’、‘知行合一’,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那么,王阳明心学之于当今社会究竟有怎样的价值?王阳明心学由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万物一体四个核心命题构成,本文拟从这四个命题中探寻阳明心学的价值。
阳明心学强调人文关怀,注重个体的价值和尊重。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阳明心学提倡通过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探索人类内在世界 阳明心学注重探索人类内在世界,认为人的内心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外部的物质世界所吸引,忽略...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畅谈阳明心学的起源,探究“知行合一”的真谛和当代价值,解析阳明心学全球共鸣的缘由。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中新社记者:王阳明为何在贵州悟道?500多年来,贵州一直存在“阳明热”,如今天的“阳明·问道十二境”等,如何看待这种热度?郦波:这不是热度,...
阳明心学主要倡导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和致良知的修养学说,旨在唤醒人的主体意识,着重强调个体本身的价值和自我人性的修养。阳明心学主要分成以下三个部分:一、心即是理的人生论 王阳明早年钻研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在朱熹看来,要想格出事物之理,就应当在具体事物本身上去研究,也就是要一物...
“龙场悟道”既是王阳明生命中的一次巨大转折,也是阳明心学的起点,更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由此开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经历了所谓“后三变”。 第一阶段是王阳明在贬谪贵州期间,提出了“知行合一”之说。1506年,王阳明35岁,因上疏救戴铣等言官而得罪权宦刘瑾,被...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是学习王阳明思想的好读本,这本书通俗易懂,语言简单直白,还有很多有趣而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帮助理解,阅读顺畅,相信一定能启发你的智慧,让你的人生顺风顺水。《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是现代心学研究者对阳明心学智慧的诠释和解读,与当下的社会现实结合很是紧密,非常适合细细品读,定能助...
阳明心学有三大核心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下面就由中国心学文化推广第一人黄河先生为大家一一精心解读。 一、心即理 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 王阳明在陆九渊的思想上,提出了“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的理念。
在阳明心学看来,每个人最本质的心地其实并没有善恶之分,既不是人之初性本善,也不是人性本恶,人的本心没有好坏善恶之分,但是人的意念却有是非黑白、好坏善恶,比如说你看到弱者会给予同情和帮助,这叫“善念”,但有时候,人在利益和贪欲面前,又会违背道德,这就是人性中隐藏的“恶”。无论善恶,其实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