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具有《圣济总录》:托里内补的功效。主治大疮热已退,脓血不止,疮中肉虚疼痛。组成 防风(去芦头)一两,白茯苓一两,白芷一两,桔梗(去芦头)一两,远志(去心)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人参(去芦头一两),川芎一两,当归(锉,微炒)一两,黄芪(...
【各家论述】防风散风,石膏清热,与桔梗同用,清肺也;与干葛同用,清胃也;厚朴、甘草和胃气以升降浮沉也。 【摘录】《伤寒大白》卷一 防风散--《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五加皮2两,薏苡仁2两,羌活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酸枣仁1两(微炒),芎䓖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羚羊...
防风散--《圣惠》卷十九 【别名】防风汤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麻黄2两(去根节),白术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桂心1两,汉防己1两,芎劳1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1两(炙微赤,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癔。 【用...
防风散作为一味中药方剂,其功效主要是祛风解表,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身痛等症状。然而,对于头晕目眩和易出汗的症状,防风散可能并非首选或最佳治疗方案。 病因分析: 头晕目眩和易出汗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低血压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头晕;贫血则可能因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导致身体各部位缺氧,出现头晕、...
防风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一五二。主治①《圣济总录》:妇人经血不止。②《医级》:肝经受风,留伏不散,以致血得风而溢泄,倒经,或发咳微甚,缠绵不已。组成 防风(去叉,生用)不以多少。用法用量 上为散。每服二钱匕,酒调下。主治 ①《圣济总录》:妇人经血不止。②《医级》:肝经...
防风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杨氏家藏方》卷二。具有常服祛风明目之功效。主治①《杨氏家藏方》:头目不清,神志不爽。②《普济方》:时疫温病,嗽喘烦渴,头痛体疼,目涩多睡,肌肉蠕动,痰逆忪悸。组成 防风(去芦头)、川芎、香白芷、甘菊花、甘草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荆芥汤调下。功...
防风散 防风散用于破伤疮疡风邪,或身体疼痛,风邪攻注挛急,及皮肤瘙痒,麻木不仁,头昏闷,牙关紧,欲成破伤风者。 十二 防风散--《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石膏2两半,麻黄2分(去根节),细辛半两,黄芩半两,川升麻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汉防己3分,桂心半两,芎䓖半两,羌活半两,赤茯苓...
防风散 防风散用于破伤疮疡风邪,或身体疼痛,风邪攻注挛急,及皮肤瘙痒,麻木不仁,头昏闷,牙关紧,欲成破伤风者。 威灵仙3分,黄连3分,牛蒡子3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风毒眼,暴赤眼。 【用法用量】菊花防风散(《圣济总录》卷一○四)。
防风(去芦、一钱)麻黄(去节、一钱)人参(去芦、一钱)川芎(一钱)附子(炮、去皮脐、一钱)桂心(一钱)黄耆(一钱)赤茯苓(去皮、一钱)酸枣仁(一钱)白术(一钱)独活(一钱)桑皮(一钱)羚羊角(一钱)甘草(五分) 防风散的功效 主治 治脾脏中风,手足缓弱,舌强语涩,胸膈烦闷,志意恍惚,身体沉重,宜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