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确定防治总目标是降低艾滋病新发感染,减少相关死亡,将整体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同时,明确了提高社会防护意识、促进危险行为改变、预防家庭内传播、提升诊断治疗效果、控制人群感染水平等5方面具体工作指标。《规划》提出开展宣教干预和社会动员、加强检测和监测、推进治疗和救助、落实不同人群针对性防控措施...
百度试题 题目何谓防治指标?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防治指标,也叫经济阈值。是指需要进行防治以控制森林病虫害不超过经济危害允许水平时的材积损失或病虫情指数(虫口密度、感病指数等)。 反馈 收藏
一、病虫害的防治指标 病虫害的防治指标是指在具体防治过程中,用来衡量防治效果和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的指标。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虫害发生率:病虫害发生率是指一定区域内发生某种病虫害的农作物比例。通过测算病虫害发生率,可以了解病虫害的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2.病虫害危害程...
解析 防治指标:麦田平均有幼虫(三龄)25-30 头/m2; 谷子有虫 5 头/m2;南方水稻孕穗期平均百丛有虫 30-50 头;玉米、高梁幼苗期百株有虫 20-30 头(生长后 期百株有虫 50—100 头)时即需防治。 防治适期:幼虫低龄阶段(二、三龄为主)施药。
防治指标是指在某种作物受到特定虫害或病害侵袭时,为了不使种植者蒙受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人工干预措施的害虫种群密度或病害发病率等数值。制定防治指标需要基于大量试验和实践经验,考虑到病虫害危害程度、产量损失、防治成本等因素。为所有蔬菜制定统一的防治指标并不现实,但可以选取主要病虫害,制定相应的防治...
病虫害是威胁农作物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防治指标的制定旨在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危害,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 通过防治指标的实施,可以降低农药使用量和残留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合理的防治指标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农业生态平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百度试题 题目[名词解释] 防治指标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为防止害虫种群的密度超过经济损害水平,根据多方面因素及保险系数所确定的进行防治时的一个害虫的种群密度值。反馈 收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指标名词的解释: 1. **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 ET)**: - 定义:指害虫种群密度达到某一水平时,采取防治措施所获得的经济收益能够补偿因防治而投入的成本的临界值。 - 应用:帮助决策者确定何时开始实施病虫害防治措施,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2. **防治适期**: - 定义:指害虫处于...
病虫害是威胁农作物健康的重要因素,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的制定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理病虫害,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通过防治病虫害,可以减少作物损失,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需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制定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可以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和化肥,降低对...
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指标包括虫口密度指标和防治适期指标。虫口密度指标是根据各地的危害优势和虫种确定的。当中型蛴螬每平方米达到3头、金针虫每平方米达到5头、蝼蛄每平方米达到0.2头时,可视为防治地块。同时,田间麦苗受害株率若达到3%,应进行防治。防治适期指标则依据温度变化来判断。当地温达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