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不出去走走心里痒痒,于是周边去阎锡山的故居看看,位于定壤的河边镇的阎锡山故居值得一看,大大小小错综复杂的院落中西合璧,原来以为阎锡山就是横行霸道的代名词,谁知道他还是山西科技大学和山西医院的创始人,也是一个有思想敢于创新的人,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快乐是永远 5分 超棒 阎锡山旧居这边是老的...
阎锡山故居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定襄县河边镇,始建于1913年,停工于1937年,现占地面积三万三千多平方米。先后共修建了30多座院落,近千余间房屋。建筑风格多样,有满清宫殿式建筑、传统北方民居、中西合璧建筑以及带廊窑洞等。故居以东为上,以东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东花园是其主要建筑区域,建筑全是中国...
从各方面看,阎锡山的墓地都显得格外气派,这在当年随蒋介石迁台的人中实属少见。那么,阎锡山为何选择将墓地建在故居旁边?这背后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阎锡山晚年一直居住在阳明山,对这片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二是他在阳明山的住所是窑洞式建筑,他希望能长眠于故居附近。1949年12月9日,阎锡山从成都坐飞机去...
在山西忻州定襄县的河边村,矗立着一座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建筑群 —— 阎锡山故居。它不仅是阎锡山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人物的府邸,更是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建筑艺术价值的宝库。一、阎锡山其人及故居建造背景 阎锡山,字百川、伯川,号龙池,是民国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他统治山西近四十年...
怆怀老勋"的匾额。阎锡山深知自己无法魂归故里,也难以安葬在山西老家。依照他的遗愿,最终选择了故居附近的山坡作为长眠之地。由于蒋介石的特殊关照,阎锡山的陵墓显得格外气派,墓碑正对山西方向,象征着他落叶归根的愿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阎锡山去世后,他的贴身侍卫张日明自愿为其守墓,至今已坚守了64年。
阎锡山故居,位于定襄县东北22公里处的河边村(原属五台县),是一座始建于1913年,历时24年才完工的宏伟建筑群。🏞️ 整个建筑群坐东向西,最初由近30座院落组成,拥有超过1000间房屋。故居分为上下两院,前后则是东西花园。东花园的建筑风格以中国传统晚清宫殿式为主,大门设计为古牌楼式。穿过假山,第一院映入眼帘,...
更不可能安葬在家乡。根据其生前嘱托,最终选择在故居附近的山坡作为长眠之地。由于蒋介石的特殊安排,阎锡山的陵园建造得十分气派,其墓碑特意面向山西方向,象征着落叶归根的意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阎锡山逝世后,他的忠实侍卫张日明自愿守护墓地,这一守便是64年,至今仍在坚持。#百家说史迎新春# ...
依照阎锡山所留下的遗嘱内容,在他故去之后,是要被安葬在距离其故居不远的一处山坡之上的。由于蒋介石给予的“关照”,阎锡山的墓地修建得极为豪华,其墓碑的朝向正对着山西老家,有着魂归故里的意味。特别值得一说的是,自阎锡山离世之后,他生前的贴身侍卫张日明便心甘情愿地为其守墓,一直到现在,时间已然过去了...
新居落成后,阎锡山给它起了个名儿,叫“种能洞”。考虑到台湾那边又湿又热,地震还多,压根儿不是建窑洞的好地方,可阎锡山还是想尽了法子。他在日记里也提了这茬儿:“窑洞啊,有三样不好:太潮,气儿不通,还怕地震。这在北方还行,到了台湾就不中用了。不过呢,这三个问题都能解决。用上水泥,潮湿就...
阎锡山在简陋的草屋里住了不到一年,就经常被台风破坏。后来,他投入重金盖了一间结实的砖房。到了晚年,他格外思念山西的故乡,便按照窑洞的风格重新装修了房子。阎锡山的新房子建好后,他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种能洞”。虽然台湾气候潮湿炎热,地震也频繁,并不适合建窑洞,但他还是想办法解决了这些问题。他在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