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山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此诗前六句叙景,后二句述情。全诗记叙了阆中清明祭祖的盛况,并表达了对中原时局的忧虑,表现了诗人忧国爱民之情。《阆山歌》专咏阆山之胜,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它与《阆水歌》一起成为杜甫在阆中时期的代表作。(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
阆山歌① 杜甫 阆州城东灵山白②,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那知根无鬼神会③?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 [注]①本诗作于764年杜甫在阆州时,叙写阆州清明祭祀时所见所感。②白:指清明祭祀的白花、白纱等让山色似白云。③此句说江流汹涌而石头不崩...
阆山歌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看青壁。 作品赏析 黄鹤编在广德二年阆州诗内,下首同时作。《社臆》:阆州即今阆中县,属保宁府附郭者。 阆州城东灵山白①,阆州城北玉台碧②。松浮欲尽不尽云,江...
《阆山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咏阆山之胜。上六句叙景,下二句述情。云在山上,石在山下,“浮”字写不尽之态,“动”字摹欲落之势。格律上属拗体律诗。 【注释】 ⑴此二句点出阆州名山及其方位。灵山在阆州城东北十里,传说蜀王鳖灵登此山,因名灵山。玉台山在阆州城北七里,上有玉台观,唐滕王...
(唐)杜甫 阆州城东灵山白①,阆州城北玉台碧②。松浮欲尽不尽云, 江动将崩未崩石③。那知根无鬼神会, 已觉气与嵩华敌④。中原格斗且未归⑤,应结茅斋著青壁⑥。【题解】阆山,阆中山。在阆中城南。《太平寰宇记》:“其山四合于郡,故名阆中。”《四川通志》谓其又名锦屏山、宝鞍山。景色...
阆山歌[唐]杜甫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看青壁。黄鹤编在广德二年阆州诗内,下首同时作。《社臆》:阆州即今阆中县,属保宁府附郭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
阆山歌拼音版、注音及读音:文学家:杜甫láng shān gē阆山歌láng zhōu chéng dōng líng shān bái,láng zhōu chéng běi yù tái bì。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sōng fú yù jǐn bù jìn yún,jiāng dòng jiāng bēng wèi bēng shí。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阆山歌①杜甫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②。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③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④敌。中原格斗向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注释】①公元764年春,杜甫第二次到阆州,其间,参加了阆州地区清明前后被唐玄宗赐名“仙穴山”的灵山祭祖祭神活动,写了本诗。②“阆州”二句:点...
阆山歌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乐府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松浮欲尽不尽云, 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看青壁。【作者小传】: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