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日暖”...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
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注】元亮:陶渊明的字。其诗中有“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的句子。亚夫:指汉代的周亚夫。他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后世用“细柳营”或“柳营”指军营。(1)...
【题目】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二月二日①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②。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
“深夜穷巷闻吹笙”出自宋代陆游的《晚登子城》。“深夜穷巷闻吹笙”全诗《晚登子城》宋代 陆游江头作雪雪未成,北风吹云如有营。驱车出门何所诣,一放吾目登高城。城中繁雄千万户,朱门甲第何峥嵘。锦机玉功不知数,深夜穷巷闻吹笙。国家自从失河北,烟尘漠漠暗两京。胡行如鬼南至海,寸地尺...
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元亮井:这里指故里。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诗人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④...
异方不见古风俗,但向陌上闻吹笙。作者简介(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②,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③,三年从事亚夫营④。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任幕府的第三年时所作。二月二日,蜀地风俗为踏青节。②无赖:无心。③元亮井:这里借指故里。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④亚夫营,用周亚夫...
本题要求赏析诗的第二句,“东风日暖闻吹笙”。这句诗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暖”是风吹日照的温暖的感受,这是触觉,“闻吹笙”是听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这样生机盎然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