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港镇距黄浦江仅半公里,清光绪时称闸港镇,宣统时称闸港口镇。出港为黄浦江折北处,江面开阔,隔江与今吴泾镇乐道村寺嘴角相对。初期村民仅有数户,因闸港走黄浦江,船只泊此候潮。清雍正年间市渐稠密,居民数十家。自清光绪三十年(1904)平沪(浙江平湖至上海十六铺)客轮班线通航,商市益盛,遂成水陆码头。
闸港镇(Zhagangzhen),在上海市,位于今区境东南部鲁汇镇,闸港与黄浦江交汇处。因河流闸港得名。清初成镇,光绪三十年(1904年)班轮通航,为重要的水陆码头,商市繁盛。1978年开挖大治河时,镇湮废。简要介绍 文革结束后,新开大治河,筑有大治河西水闸,取代老闸港。曾设滨浦、闸港两乡。地理位置 闸港镇,...
顾名思义,东西两头筑有水闸,故称闸港。西头的水闸筑在黄浦江与它的交汇处,即闸港口;东头的水闸,据清《光绪南汇县志》记载,筑在现航头镇航东村8组与果园村2组的闸港与毛柴港交汇处。此闸为出海水闸,对防止海水倒灌、泄洪抗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与农作物等都曾起到积极...
闸港,是一条浦东重要的干河,它的西端连接黄浦江,这里还有一个以“闸港”为名的古镇。闸港,在前四本的南汇县志里都有记载,清光绪时称闸港镇,宣统时称闸港口镇。出港为黄浦江折北处,江面开阔,隔江与浦西塘湾乡寺嘴角(又称邹家寺嘴)相对。 闸港不成为集镇已经有多年了,商店都已经归入鲁汇镇。在县志里看到有它...
在明代之前,闸港曾是黄浦江东流入海的重要通道,因出海口设有水闸以御海潮,故得名闸港。更有民间传说,浦东鲁汇的闸港曾名为龙口潭。传说中,龙口潭内有一条恶龙,时常兴风作浪,扰乱当地百姓的生活。某年三月初三,恶龙再次发作,然而在危急时刻,一个红光刺眼的火球从天而降,卷起青石板朝龙口潭投去。随着一声...
闸港,得名于黄浦江东流入海的主要通道闸港河,位于今闵行区浦江镇。这里曾是镇名,但在1978年大治河开挖后,镇名被废弃,现在仅作为永新村的一部分。民间传说中,浦东鲁汇的闸港曾名为龙口潭。过去,龙口潭里住着一条恶龙,经常作乱,给当地百姓带来深重苦难。然而,在一次三月初三的暴乱中,一个红光刺眼的火球...
闸港镇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清朝光绪时期,当时称为闸港镇,宣统年间则被称为闸港口镇。地理位置上,它位于黄浦江的折北之处,江面开阔,与对岸的浦东塘湾乡寺嘴角(又称邹家寺嘴)相对,交通便利。最初,闸港镇仅有少数村民,随着黄浦江船只在此候潮,市集逐渐繁盛,到清雍正年间,居民数量增加到数十家。...
闸港镇位于中国上海市闵行区(原上海县)的浦东区域,具体来说,它坐落在浦江镇的原鲁汇乡永新村附近。这个小镇得名于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即闸港河,它恰好是黄浦江的出口,而黄浦江的源头则是大治河口,两者相距仅仅半公里。在闸港镇的西南方向,有一个重要的水路交通设施——金汇港北水闸,它位于金汇港...
闸港与浦江第一湾 明永乐元年(1403年),上海地区的水利建设作出重大举措:开通南北走向的范家浜,使自西向东入海的大黄浦水改道,与吴淞江合流。从此,在上海的版图上出现了一条新的黄浦江。就在黄浦江由西向北转折处,其东岸因设闸卡住了东流之水,此地便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