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多次试验后,门罗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爆炸后的产物基本是沿炸药表面的法线方向向外飞散的。所以,向内挖一个凹槽,爆炸产生的能量会向凹槽内部的轴线上汇聚。也就是说,如果对这个洞进行合理的塑型,就能得到一股强大的冲击波。能量沿法线方向传播 其中,应用最广的是锥形空腔,因此人们也将“空心装药”称作...
未来,这些技术还将继续演进,面对新的挑战。门罗效应不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力量。在以后的战争中,门罗效应无疑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而关于这种效应,我们还会不断发现更多新的秘密与可能。它的卓越应用已经向我们展示了未来战争的更多可能性,也启示我们,不断探索技术深处,才能更好地掌控新时...
门罗效应的故事,是科技进步如何影响战争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科学并非遥远和冷漠,它紧密地与我们的生活和历史相连。每一项科技的进步,都有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在门罗效应的影响下,战争不再只是力量的较量,更成为了智慧和创新的竞赛。这一切,都始于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的发现。门罗效应的故事,是对人类智...
“门罗效应”是什么?给炸药加个金属罩,竟然能直接影响战争进程 1888年,美国化学家Charles Munroe在进行硝化纤维实验时意外发现了一个现象:如果将圆柱形的炸药置于钢板上引爆,结果仅仅是在钢板上留下一个浅凹痕迹。但如果在炸药底部刻出一个空洞,再进行引爆,这种配置竟能穿透数层钢板。将圆球炸药放在钢板上 引爆...
在一定范围内将爆炸释放出来的化学能集中起来,可以穿透非常厚的物体,这就叫做门罗效应。 而空心装药,顾名思义,是按照门罗效应设计的,在战斗部中存在空腔部分的破甲弹头。 一般来说,破甲弹头在弹头的前部,或者弹头前方都会设置一个圆锥形的金属罩,锥口超前,锥尖朝后。金属罩的后面是炸药,前面是空腔。
“门罗效应”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是被美国的一位化学家查尔斯·爱德华·门罗,在1888年做实验的时候偶然发现的一个物理原理。 当时的门罗在做硝化纤维实验的时候偶然发现有个非常小的不同,当他在钢板上,将圆柱形的炸药引爆的时候,得到了一个很小的凹痕,但是当这个炸药的圆柱形被设计成有个锥形的“空口”的时...
“门罗效应”是什么?给炸药加个金属罩,直接影响了战争进程 破甲弹的炸高是影响其威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炸高,就是指弹丸爆炸瞬间,药型罩口部到靶板表面的距离。不同结构的弹丸都有自己最合适的炸高,过小或过大都会影响破甲弹的效果。如果炸高过小,也就是距离靶板过近,那么金属射流没有足够的空间展开...
【D】“门罗效应”是什么? 1888年,美国化学家查尔斯·爱德华·门罗在用硝化纤维做实验时偶然发现:如果将一个圆柱形的炸药放在钢板上引爆,那么只能得到一个浅浅的凹痕。反倒在药柱底部挖一个空腔,然后再进行引爆,好几层钢板都能被击穿。 将圆球炸药放在钢板上...
门罗效应是什么?给炸药套个金属罩,难得一见的现象发生了 31.1万播放 【高数完全听不懂,可以自学吗?】2023全B站最好最全的自学高数教程分享!知名博士通俗易懂的解释,学高数真的不难! 73.5万播放 【全748集】清华大佬168小时讲完的Python全套教程,通俗易懂,2024最新版,包含基础教程和案例实战,学完即可就业,这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