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下省 [ mén xià shě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mén xià shěng ] 官署名称,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万籁俱寂 天马行空 揠苗助长 断章取义 无可厚非 春风化雨 登堂入室 粉墨登场 ...
“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永淳二年七月,中书令裴炎以中书执政事笔,遂移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其政事印,改为中书门下之印也。”最初的政事堂在门下省,永淳二年(683年)时任中书令裴炎将政事堂从门下事迁往中书省。开元十一年723年张说改政...
南齐、梁、陈门下省成为侍中省专称,于领内侍诸署、事奉皇帝生活起居、侍从左右傧相威仪、顾问应对、谏诤纠察等侍从本职外,兼掌出纳、玺封诏奏,有异议得封还、驳奏。凡臣僚奏事,由其审议上呈,承取皇帝旨意下达; 中书省所拟诏草,由其审核上呈,经皇帝批准后发尚书省颁布执行,密奏、密诏可不经中书、尚书,直接封...
门下省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国务院的办公厅。门下省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主要负责审议中书省起草的诏令,确保其符合国家法度和利益,并有权对不符合要求的诏令进行封驳,退回中书省重新起草或修改。 1门下省相当于现今什么部门 门下省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在魏晋至宋的时期,是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门下省,简称“门下”,是中国古代官署名,起源于后汉时期,最初称为侍中寺。到了晋朝时期,因为此机构主要负责处理门下的各类事务,所以正式改名为门下省。这一名称一直延续到南北朝,门下省与中书省、尚书省并列,侍中担任长官职位。隋朝沿袭了这一制度。唐朝时期,门下省曾有过短暂的改名经历。龙朔...
中书省(即隋朝的内史省):长官为中书令(隋称内史令),副长官为中书侍郎(隋称内史侍郎),主要职官有中书舍人.就军国大事、重要官员的任免等事项,替皇帝起草诏旨,起草之责主要由中书舍人负担.是决策机构.门下省:长官为侍中(隋称纳言),副长官为黄门侍郎(后改称门下侍郎),主要职官有给事中.负责审核朝臣奏章,复审...
门下省相当于什么部门 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门下省”为官署名称,魏晋⾄宋的中央最⾼政府机构之⼀。初名侍中寺,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的三省之⼀。“门下省”原为皇帝...
一下子成为朝廷的核心机构,没有之一。曹魏建立后,改尚书台为尚书省并被之后的朝代继承。综上所述,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都起源于西汉。尚书省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成为朝廷的核心机构,中书省在三国时期正式建立,而门下省实际出现于汉末三国,正式建立于西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出现的时间都在南北朝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