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下省 [ mén xià shě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mén xià shěng ] 官署名称,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万籁俱寂 天马行空 揠苗助长 断章取义 无可厚非 春风化雨 登堂入室 粉墨登场 ...
“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永淳二年七月,中书令裴炎以中书执政事笔,遂移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其政事印,改为中书门下之印也。”最初的政事堂在门下省,永淳二年(683年)时任中书令裴炎将政事堂从门下事迁往中书省。开元十一年723年张说改政...
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 尚书省: 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
门下省相当于什么部门 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门下省”为官署名称,魏晋⾄宋的中央最⾼政府机构之⼀。初名侍中寺,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的三省之⼀。“门下省”原为皇帝...
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司马炎正式建立了以侍中为长官的门下省,门下省的职责之一是将皇帝的诏令文书送尚书台。到了东晋十六国之时,东晋逐渐形成了皇帝的诏令文书必须先送到门下省,再由门下省转送其他部门。久而久之,门下省拥有了对皇帝诏令文书的实际审核权。隋文帝建立“三省”后,门下省的审核权正式形成制度。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是唐朝时期的中央官署,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权力职责。中书省是唐朝的中央行政机构之一,主要负责起草、审查国家法令和政策,并负责对地方上报的奏疏进行初步筛选。与其他两个省相比,中书省在实际权力上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中书省掌握了起草和审查政策法令的权力,对于国家的政治生活...
1,中书省:人大,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有决策权。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中书令。2,门下省:无现代机构可以对应,勉强比喻,政协。但是门下省有封驳权,也就是否决权,政协没有,只有咨询权。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侍中。3,尚书省:...
"门下省"是中国古代官制中的一个职务,它是指掌管皇帝门下事务的官员。门下省的职务分为以下几个层级:1. 门下省尚书:门下省的最高职位,由一位尚书掌管。尚书是官员的最高级别,负责管理门下省的日常事务,向皇帝报告和处理各种政务。2. 门下省侍郎:门下省的副职,由一至两位侍郎担任。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