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鲟是鲟形目鲟科鲟属鱼类,又名达氏鲟、鲟鱼、沙腊子、小腊子 。长江鲟为中国长江流域特有的珍稀鱼类,有“水中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之称,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长江鲟体长,呈梭形;头呈楔形,背面极粗糙,盖有6个菱形的骨片;体表其它部分裸露,且多数粗糙;体背部和侧面呈灰褐色,腹部灰白...
《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2018-2035)》也指出,2018年3月长江鲟子三代初次成功繁育,为长江鲟的特许利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奠定了基础。 专家认为,通过对长江鲟规范合理利用,可以缓解人工保种面临的经费、场地等压力,以利用促...
事实上,如今的人工繁殖,还要得益于科研人员对十几尾野生长江鲟的保护。我国有资料记载的人工保种野生长江鲟亲本有19尾,其中18尾,都是在四川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目前国内长江鲟的人工繁殖,大部分都是这18尾长江鲟的后代。这些野生长江鲟,周亮已照料近30年。1993年,大学刚毕业的周亮,协助父亲建立了宜宾珍...
根据重庆市林业局指出,在10/14时段凌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段科研监测一次性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长江鲟38尾,是自2021年以来,单日单船监测记录到长江鲟数量最多的一次。一次发现38尾之多的野生长江鲟,并且是全国首次发现这样大的规模。而且这些野生长江鲟生长得非常好,其长19.0-8...
赤水河长江鲟自然繁殖试验取得成功 农业农村部16日组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首次在赤水河干流通过人工改造生境条件,实现人工放流长江鲟的自然产卵和孵化出苗,长江鲟保护工作取得重要突破。长江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受多种因素...
近日,农业农村部组织相关科研单位开展的长江鲟自然繁殖试验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在赤水河干流通过人工改造生境条件,实现人工放流长江鲟的自然产卵和孵化出苗。这两天,在赤水河干流贵州赤水复兴镇段水域,科研人员发现自然繁殖的长江鲟鱼卵正在陆续孵化。长江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
长江鲟是纯淡水鱼类,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上游的中下层水域。其繁殖季节主要在春季和秋冬季节,以春季为主。它们的食物来源广泛,包括底栖无脊椎动物、小型鱼类、植物碎屑等。长江鲟生长迅速,目前已经开始人工养殖。相比之下,中华鲟是长江、珠江及其近海的洄游性鱼类。它的体长呈梭形,骨板间皮肤在幼体时光滑,但随着...
持续跟踪监测自然繁殖的长江鲟后代在赤水河活动和生长状况。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力推进长江鲟自然种群重建工作,持续深化实施重要栖息地修复,开展赤水河支流等长江流域重要支流连通性恢复试点;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增加野外种群数量,争取早日建立可自我维持的长江鲟野外自然种群。(完)
3月19日,长江宜宾江安段,竹岛内侧夹江水域,20尾长1.2米至1.4米的长江鲟亲鱼(指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被放入空间大小45立方米的预制网笼产卵巢内。江安长江协助巡护队队长周涛和他的队员们负责将产卵巢放置在2米深的江底,在产卵巢东侧底部,顺着水流的方向,安置了四个口径1米呈圆锥形...
周波称,该18尾长江鲟原种都捕捞于上世纪90年代左右,为恢复长江鲟种群作出了巨大贡献。历年来宜宾增殖放流长江水域的长江鲟,均来自该基地长宁中心、宜宾中心及合作机构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宜宾基地目前有长江鲟亲鱼1500尾、胭脂鱼70尾、岩原鲤300组、中华倒刺鲃1000组等多种长江上游珍稀鱼类。▲一年龄长江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