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长忆西湖【作者】潘阆 【朝代】宋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标签:景色西湖回忆美景情感 译文 注释 我经常想起漫游西湖, 整天站在楼台上,扶栏远眺那湖光山色的情景:湖面上三三两两的钓鱼小船, 小岛上天高...
潘阆《酒泉子-长忆西湖》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酒泉子-长忆西湖》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①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注释】 ①依约:隐隐约约,听不分明。 【译文】 我经常思念那西湖的山色水光,整日里登楼依栏痴痴眺望...
一、酒泉子·长忆西湖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这首词,是潘逍遥回忆杭州西湖的旖旎风光时写下的,全词情景交融,以白描的手法,简练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情调雅致、如在画中的绝妙美景。首先词人以一个“忆...
这一年,是习近平履职浙江的第一年,他考察杭州的第一站,就选在西湖。从那时起,习近平同志就将西湖的保护与开发提升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度,并提出建设西湖博物馆。他曾说:“历史文化名城是杭州的灵魂,西湖是杭州的生命线。”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亚运会召开之际,习近平主席再次将这里的山水介绍给全世界。
这一年,是习近平履职浙江的第一年,他考察杭州的第一站,就选在西湖。从那时起,习近平同志就将西湖的保护与开发提升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度,并提出建设西湖博物馆。他曾说:“历史文化名城是杭州的灵魂,西湖是杭州的生命线。” 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亚运会召开之际,习近平主席再次将这里的山水介绍给全世界。 “...
这一年,是习近平履职浙江的第一年,他考察杭州的第一站,就选在西湖。从那时起,习近平同志就将西湖的保护与开发提升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度,并提出建设西湖博物馆。他曾说:“历史文化名城是杭州的灵魂,西湖是杭州的生命线。” 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亚运会召开之际,习近平主席再次将这里的山水介绍给全世界。 “...
原标题:博物致知|长忆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之美,自古以来引得无数文人泼墨挥毫,留下千古诗篇。楹联大家黄文中曾为其写下“西湖天下景”的绝妙一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8年前,在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从这副楹联中提炼出八个字,向世界介绍西湖的...
这一年,是习近平履职浙江的第一年,他考察杭州的第一站,就选在西湖。从那时起,习近平同志就将西湖的保护与开发提升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度,并提出建设西湖博物馆。他曾说:“历史文化名城是杭州的灵魂,西湖是杭州的生命线。” 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亚运会召开之际,习近平主席再次将这里的山水介绍给全世界。 “...
《酒泉子·长忆西湖》是北宋词人潘阆的作品,为潘阆忆杭州组词十首之一。 此词借回忆写西湖美景,用水上渔舟、小岛秋光、笛声芦花、 白乌惊飞有机地组合构图。 此词用笛音贯穿下阕,声色俱韵, 内涵隽永。全词画面恬淡, 意蕴流转,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的神往和爱恋以及作者出尘的思想。作品原文 酒泉子 长忆西湖...